2015年CFA全面经验之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年CFA全面的经验之谈 考CFA的目的: 1.保研之后大片大片时间空闲,深知读研后如果以自己的实力和那些千军万马独木桥考上来的孩子竞争,肯定死无完尸,所以痛下决心,期望通过备考CFA系统梳理专业知识以弥补差距! 2.金融科班的同学想必看过CFA教材后,都会有一个体会,那就是CFA考试的科目设置简直太完美了!10个科目,将金融市场所有投资工具全部涉及,整个金融市场框架非常系统的架构了起来。我在国外读商学院的朋友,见到CFA教材非常激动,因为十个科目的设置乃至里面的知识点顺序,公式讲解都和他们研究生阶段的课本360度吻合,可见cfa考试教材的成熟度与权威性。所以想出国读master的人可以用cfa一级做出国前的热身,特别是本科没有系统了解过金融乃至财经想转读金融专业的孩子,备考cfa绝对是一条最便捷,最靠谱,最高效恶补知识的途径。 3.至于这个证书对工作有没有帮助,我觉得有总比没有好,证书只是一个头衔,没有三级过完五年经验,连头衔都没有,协会对CFA名称的使用又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搞不好就违反道德。所以学到东西,充实自己才是根本,莫要急功近利。但有意思的是,今年二级考场上,见到在big four,银行,甚至国资银行的朋友都回来考一级。cfa是个趋势,不仅仅是投行大牛们的专利。曾经在校园里有时间慢慢考没有考的现在拖家带口,下班熬夜看书又要考了。Cfa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争论的意义已经不大。我觉得!如果心动,不要犹豫,立即行动备考。一直观望,日后逼不得已又要考的同志,也不要后悔曾经的选择。好啦,先说说去年level one时经历吧, 报名level one,收集infor。 RSM实习,国电集团最大子公司上市前最后一次年审,外加配合IPO小组准备上市财务方面的资料,每日将近十点才能下班回家。Notes买好后,看了20页就再也没往后翻过。单位网速超快,收集了将近1G的备考资料,音频视频攻略字典,但是后来才发现只需认真读notes,其余都是浮云。 情场失意,信心受挫 借着回家过年,辞职准备开始看书,没想到晴天霹雳,情场的坎坷让本姑娘失意了一把,浑浑噩噩过完了寒假。晕晕乎乎把quantitativemethods和fsa扫完一遍。 毕业季的狂欢是我一个人的孤单。 3月初回到学校,真心觉得不能再混事了。别人在毕业旅行,散伙饭的时候我坚持一个人每天去学校的图书馆,早8点30分—11点30分,下午1点30到5点,晚6点30到9点,每天9个小时雷打不动!刚开始真的被满篇的英文搞得头都大了,文曲星,财经字典,中文翻译版本notes的支持下每小时只能读3页左右。坚持了一个星期,发现专业词汇来回来去就那么几百个常用的,强化一下,速度会猛增。这里建议不要依赖中文翻译版本的notes,不光是因为他们翻译的真是无比不靠谱,没有美感不说,就连有些最基本的金融常识里面也会搞错,完全颠倒了原版notes的意思。如果依赖翻译,后果真的不堪设想。遇到不认识的词汇,不建议用文曲星,比如forward,文曲星会把远期的意思排到最后一个解释上,还不一定能解释的准确。 10门的顺序是: 1.数量,知识最简单,案例计算多熟练使用金融计算器,最适合热身。2.FSA财报分析和公司金融,财报占比重最最大,且最繁琐最难,先啃硬骨头是我一贯的战略,心里踏实,也赢得日后再看第二遍的时间。公司金融和财报有很大联系,知识有勾结都偏重于会计,放在一起会有很好衔接,省时高效。3.四大投融资工具:equity和fixed income占分大,重点看,衍生和另类投资我采取完全放弃战略。这两部分貌似加起来才5%,记不太清楚了,但真心很少。当时由于从没接触过这两个工具,而且复习时间不多,啃下来要费很大功夫,投入产出实在不划算,所以果断放弃。我的战略是剩下来的精力,集中在剩下八科上要绝对稳扎稳打,这样衍生和另类的牺牲才值得,才有把握通过。因此,这两门,从头到尾,我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浏览大体架构,再无付出。4.组合管理,经济学。这两门很简单,基本知识点都可以用图和简单公式总结出来,非常容易掌握,而且不涉及衔接其他科目,可以穿插在疲倦的时候作为调整状态之用。5.道德,一定最后看!因为全是背的,真正理解真的很难到位,中西方文化的确差距不小。一句话,不看肯定后悔,看了也会后悔。所以看完了,只能考场听天命了。我喜欢一次到位,一劳永逸。所以道德抛开了notes,直接看最权威最全面的handbook道德手册,里面的案例多的想死,人物机构等等名称绝对不是中国考试中的ABCD公司,甲乙丙丁同志,完全真实还原现实金融市场,一个案例四五家企业,四五个不同头衔职务名称冗长的冗长,相似的相似,没办法,一定要硬着头皮看。因为不看案例,案例分析,道德条款更加没法理解。顺序是:看条款,读案例加深理解,再看条款记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