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空调末端系统设计.docx
16
医院空调末端系统设计
4.1国家标准对于病区空调的要求
JGJ-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摘抄
一手术室、术后监护室、产房、监护病房、灼伤病房、血液透析室,以及高精度医疗装备用房等,宜采用空
气调节.
一洁净手术室的新风及回风,应经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处理。
一采用空调的手术室、产房工作区和灼伤病房的气流速度宜为≤0.2m/s。
一灼伤病房、净化室、手术室、无菌室应保证空气正压。
—核医学的通风柜应采用机械排风,排风口的风速应保持1m/s左右。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摘抄
一净化空调系统宜使洁净手术部处于受控状态,既能保证洁净手术部整体控制,又能使各洁净手术室灵活使用。I、级洁净手术室应每间采用独立净化空调系统。
一洁净用房内严禁采用普通的风机盘管机组或空调器。
—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准洁净手术室和Ⅲ、IV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的净化风机盘管机组,或立柜式净化空调器。
一空调设备的选用除应满足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原则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净化空调机组内表面及内置零部件应选用耐消毒药品腐蚀的材料或面层,材质表面应光洁。
(1)内部结构应便于清洗并能顺利排除清洗废水,不易积尘和滋生细菌。
(2)表面冷却器的冷凝水排出口,应设能自动防倒吸并在负压时能顺利排出冷凝水的装置。在除湿工况时,
应在系统运行3min内排出水来。凝结水管不能直接与下水道相接。
一风管应采用平整、光滑、坚固、耐侵蚀的材料制作。
一净化空调系统和洁净室内与循环空气接触的金属件必须防锈、耐腐,对已做过表面处理的金属件因加工而暴露的部分必须再做表面保护处理。
4.2以往在医院空调设计中的经验与教训
在病区设计中存在着产品选型、系统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问题,其结果是不能有效控制细菌浓度,甚至还为细菌和病毒传播提供了途径。
(1)空气净化实际效果不好
虽然装设了空气净化设施,但在洁净室实际使用中忽视真实的洁净度,并忽视医护人员在空气品质管理上的作用。
(2)新风量不足
新风与高效过滤器为同一通道,过滤器稍有堵塞就会使新风量大幅下降,且房间没有仪器监测新风是否充足,致使某些病区新风长期不够。
(3)气流组织不合理
病区采用全空气系统(回风混合系统),导致细菌相互传播,发生交叉感染。
(4)系统本身污染严重、末端装置净化不足
医院空调系统内藏污纳垢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设备及大部分风管无法清洗,仅靠过滤网或过滤布,易堵塞且不便更新,导致灰尘和病菌聚积在过滤器,病菌成倍繁殖(见图4.2.1),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即使部分风管能够清洗,清洗费用也太高。
已有的空气净化器可有效去除大颗粒物,但对于气态污染物和“分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却不好:①阻力大;②有些净化器设计不合理,达不到应有的净化效果;③能耗高,运行费用高;④后期维护工作量大。
(5)天花板、夹层墙、管道井易深入细菌
中央空调风管和水管贯穿整座建筑,且医院又是一个食物很丰富的地方(病人餐点),极易引来老鼠、蟑螂,滋生细菌。
例如四川某医院住院及门诊急诊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万m2,高14层。入院大厅、病房、急诊科室采用了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医疗检验、化验室采用全空气中央空调,手术室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医患人员反映较大的是过渡季节和冬季室内较闷,新鲜空气量不足,均有轻度头晕、乏力等症状;
17
室内送回风不均匀,不易调节。大型医疗监测设备房间发热量高,室内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有的房间甚至需增加分体式空调机来弥补设计上的不足;室内医疗设备产生的异味气体,进入空调循环系统中,造成串味污染;有的房间有送风无回风,导致内外压力不平衡,开门受到影响;集中空调送回风噪音大等;使用功能不同的房间共用一个空调通风系统,如检测室与医生诊疗室;人员密集度高的门诊大厅、公共走道无专门的排风系统。
图4.2.1难于清洗的风管与肮脏风口
4.3病区空调、新风、净化系统设计
医院病区室内空气质量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中央空调投入使用,有效地调节病区室内温度、湿度、新风量、气流速度、空气洁净度,科学、安全地减少细菌传播途径、污染扩散,减少并控制感染。
4.3.1空调系统设计
针对病区中央空调设计、使用和管理的现状,应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以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空调设计原则,减少污染和控制交叉感染作为空调设计依据。
合理组织气流,将医患分开,使护理单元尽可能吸收自然阳光和进行自然通风,特殊病区采取梯级气压分布,遵守清洁区为正压,污染区为负压的原则,建议用独立风机盘管加纯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均按病房的要求隔离。普通的风机盘管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