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技术室内外组网关键技术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D—LTE技术室内外组网关键技术探究【摘要】TD-LTE技术是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该技术将在未来中国移动网络建设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TD-LTE目前还有很多技术瓶颈和问题需要研究,本文重点研究了TD-LTE技术室内外组网关键技术,给出了相应的方案措施,对TD-LTE技术的组网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TD-LTE;覆盖性能;组网技术;方案
1.引言
TD-LTE是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是一种专门为移动高宽带应用而设计的无线通信标准。随着全球范围内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用时代的来临,TD-LTE作为4G候选技术标准之一,越来越得到了业界的关注。然而TD-LTE标准仍在不断演进之中,仍有很多的技术瓶颈和问题需要被深入研究。因此,为了推进TD-LTE产业链尤其是终端产品尽快成熟,迫切需要对TD-LTE室内外组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2.TD-LTE技术特性分析
2.1 覆盖特性分析
由于采用OFDM、MIMO等关键技术,频谱效率和覆盖范围等都有明显的提高,TDLTE的GP(下行至上行转换的保护时间间隔)的范围是可调的,采用特殊时隙10:2:2的常规配置时,覆盖范围可达21.43公里,若特殊场景需要更大的覆盖半径,采用其他GP配置即可。
MIMO技术对于覆盖范围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下行信道可采用发射分集方式,获得一定的分集增益;下行业务信道可采用七种传输模式,不同传输模式对信噪比要求也不同、可支持的速率不同,在相同的边缘速率目标下,各自的覆盖能力也存在差异;下行信道的覆盖能力与MIMO天线相关性有关,相关性越弱获得的信噪比越高,覆盖性能越好;上行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可获得多天线接收合并增益,接收天线越多获得的增益越大,上行覆盖能力越好。
但由于目前TD-LTE所分配的频段较高,同时也有传播损耗大、绕射能力差等缺点,从表1可以直观地发现,基于Cost231Hata传播模型,D频段室外覆盖路损比A频段大约4dB。
总体来讲,影响TD-LTE覆盖性能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发射功率、MIMO天线、算法、帧结构及子帧配置和天线的挂高及所使用的频段。
2.2 容量特性分析
对于TD-LTE系统,容量包括两个方面:吞吐量和用户数。在TD-LTE系统中,容量与覆盖的关系更加紧密,因为容量与可用资源数有关(覆盖也可与可用资源数有关),下行PDCCH为提高覆盖需多配资源,会影响数据域的大小,进而影响系统容量,所以容量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容量与覆盖两方面的影响,必要的时候要进行折衷。
2.3 干扰特性分析
TD-LTE系统的干扰主要有两种:小区内干扰和小区间干扰。通过采用OFDM子载波正交、插入CP、功控等可以避免和消除符号间和载波间干扰,可以认为小区内用户间不存在干扰;由于无法保证小区间的时域、频域、码域完全错开,使小区间的干扰不可避免。
TD-LTE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小区内的同频干扰,但也存在较严重的小区间同频干扰,小区间干扰导致C/I性能恶化,进而影响系统吞吐量、影响公共信道解调、影响用户规模、影响用户QoS和系统时延。同频干扰是大规模组网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根据以上分析,将覆盖、容量和减少干扰的规划原则简要介绍如下:
(1)覆盖规划基本原则:根据数据业务需求确定用户覆盖目标速率;根据用户规模合理配置边缘用户资源;参照覆盖区域的信道环境选择合理的MCS等级;
(2)覆盖基本策略:TD-LTE网络覆盖既要满足室外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的宏覆盖需求,也要满足城市热点地区、CBD地区微蜂窝覆盖的需求,还要兼顾体育馆、高档写字楼、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场馆室内深度覆盖,以及高铁、立交、桥梁、地铁、隧道、风景区等特殊场景的点覆盖需求。只有实现全面的立体覆盖,才能真正使得TD-LTE网络为更多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3)容量规划基本原则:首先满足覆盖要求,建网初期以覆盖目标为主,分步建站,逐步提高系统容量;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容量的不同需求,灵活配置相应的网络参数;为了避免初期投资过大,运营商初始布网时,可先采用宏基站进行广覆盖,也就是用宏基站来建一张薄网。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增加,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局部网络规划,将高话务量区域的网络加厚加深。由于是分阶段、分区域、分话务量的单独规划,整个网络规划、建设可谓尽在掌握,弹性可控。
(4)同频干扰解决策略:合理规划小区ID;改善上行信道质量提升信道检测成功率;提升本区信道信号,减弱邻区信道同频干扰;合理控制用户规模。
3.TD-LTE室外组网关键技术
从中国移动的网络现状和用户结构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2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