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常见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计报表常见问题
一、 统计报表校核未通过
1表与2表、3表、4表总数不一致
1表A14栏“本年底实有数”与2表、3表、4表统计的总数不一致。
以2表为例,如图3.1.1-1所示:
3.1.1-1 1表A14栏“本年底实有数”与2表总数不一致
1表A14栏“本年底实有数”与2表的“总计”结果不相等,这很可能是由于党员的工作岗位信息维护失误导致的。2表是按照党员的工作岗位信息来统计党员的总数,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则会造成2表少统计:
没有维护党员的工作岗位信息;
工作岗位信息的开始日期在统计报告期截止日期以后;
工作岗位信息在统计报告期开始日期前已截止。
出现这种问题,首先要确认2表缺少的是哪些人。这里我们使用基层版中的【数据反查对照】(【统计报表】--【录改/直统】--【数据反查对照】)功能查找出没被统计的党员。如图3.1.1-2所示:
3.1.1-2 使用数据反查找出少统党员
找到2表少统的党员(测试1、测试2)后,进入基层版【管理系统】-【日常管理】模块,以人员列表的模式找到少统党员,双击进入其党员卡片,查看他们的单位职务或职业信息。如图3.1.1-3、3.1.1-4所示:
3.1.1-3没有维护党员的工作岗位信息
3.1.1-4工作岗位信息的开始日期在统计报告期截止日期以后
找到工作岗位信息模块,将工作岗位信息重新维护正确后再进行直统即可。
如果2表、3表、4表分别和5表、6表的校核未通过,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岗位信息维护失误造成的。
2表、4表与14表校核未通过
以2表为例,2表是党员基本情况表,统计的是实有党员数。14表是发展党员情况(一)表,发展党员情况的统计原则是“在哪发展在哪统计”。比如某支部在2010年发展一个党员,发展后又在2010年转出了组织关系,此时在2010年的报告期下,2表不会统计该党员,但14表会统计。如图3.1.2-1所示:
3.1.2-1 2表与14表校核未通过
可以看到,14表比2表多统计了一个人,通过数据反查对照可以看到是少统了哪个人。进入基层版【管理系统】-【关系接转】模块,查找出已转出或是转出待确认人员,双击查看该人信息。如图3.1.1-2所示:
3.1.2-2查看转出人员信息
从图3.1.2-2可以看出,该人是2010年先发展,后又转出的,因此2表中不会统计该人,但该人是2010年在此组织发展的,因此14表又会统计该人。
这种情况较为特殊,在高校中比较普遍。因为此种原因造成2表与14表校核未通过的,可以容错上报(需要在基层版【统计报表】-【录改/直统】-【填报说明】中说明情况或根据具体情况上报填报说明)。
5表、6表表内校核未通过
现以5表为例,如图3.1.3-1所示:
3.1.3-1 5表表内校核未通过
这是因为5、6表的最后两列“补充情况”为手工填写项。在录改报表的时候,手工填写相应的数据,重新校核即可通过。
7表表内校核未通过
如图3.1.4-1所示:
3.1.4-1 7表表内校核未通过
这是因为7表的补充资料为手工填写项,在录改报表的时候,将补充资料的数据手工填上,重新校核即可通过。
23-27表在岗职工数等与在岗职工中党员数校核未通过
23-27表在岗职工数、在岗职工工人数、35岁以下在岗职工数、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在岗职工中党员数校核未通过。
以23表为例,如图3.1.5-1所示:
3.1.5-1 23表在岗职工数与党员数校核未通过
这是因为组织单位信息中的在岗职工数等信息项没有填写。如图3.1.5-2所示:
3.1.5-2 单位信息中没有填写在岗职工数等信息
进入基层版【管理系统】-【日常管理】模块选择相应党组织,双击打开组织卡片,进入单位信息模块将这几个信息项按照实际情况维护好,重新直统校核即可通过。
二、基层版与《系统2005》统计不一致
1表转入、转出数不一致
基层版中第一表“本年底实有数”和《系统2005》一致,但“转入组织关系”、“整建制转入”、“转出组织关系”、“整建制转出”栏(如图3.2.1-1)可能和《系统2005》不一致。
3.2.1-1 第一表转入转出统计项
造成基层版与《系统2005》转入转出统计不一致,多数是因为流入党员的问题造成的。在《系统2005》中,流入党员跟正式党员一样录入【党籍信息】、【组织关系】等信息(如图3.2.1-2、3.2.1-3),但流入党员的组织关系应在流出地党组织,而不是流入地党组织,所以这是不科学的。
基层版中已经修改了该问题,在《系统2005》的数据导入基层版的过程中,对流入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了处理。所以,《系统2005》中的流入党员数据导入基层版后,不会因为其组织关系的原因而被统计。
3.2.1-2 流动党员信息集
3.2.1-3党员组织关系信息集
5表、6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