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摆式车门毕设说明书大型客车车门总成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型客车车门总成设计
车门是汽车车身的主要部件之一,它不仅为司乘人员上下车提供方便的条件,而且与整车动力性(空气动力性)、舒适性(风流噪声、密封等)和使用性能(开启方便灵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整车造型起着协调作用,并直接影响车身外形的美观。
一、明确车门设计的要求
1.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方便;
2.安全可靠。关闭时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不会自动打开;
3.开关方便,操纵方便——升降玻璃,锁止等,或在低气压下(≤0.3MPa)
也能开启灵活;
4.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涉及密封胶条特性、设计精度、间隙大小、配
合精度等;
5.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
6.制造工艺好,易于冲压成形,便于安装附件和维护调整;
7.外形上与整车协调;
8.操纵机构必须易于接近,便于调整保养。
二、设计外摆式车门的初衷与想法
近年来,随着客车技术的发展和造型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客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长途和旅游客车上,外摆式车门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折叠式车门。相对于折叠式车门,外摆式车门具有以下优点:
1.开度大,保证上下车方便;
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密封简单;
3.开关方便、灵巧,操纵方便;
4.刚性较好、不易变形下沉, 行车时不易产生振动噪声;
5.外形与整车协调, 无凹陷, 行车时空气阻力小, 造型美观;
6.制造工艺好,便于冲压成型。
三、设计标准:
外摆门设计除了要满足客车车门设
计的一般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启闭灵活、平稳,开关速度适中,
接近关闭时应缓冲,行驶中能有效锁止;
②乘客门可由驾驶员、售票员单独
控制或共同控制,但必须设有表示乘客
门所处状态的信号装置;③在可能夹住乘客的乘客门边缘,应在其每扇门的全长上安装宽度至少为40mm的橡胶密封条;
④除城市客车外,其余客车都应安装门锁;
⑤车门所用的密封胶条应无漏光、无脱空等明显的装配缺陷;
⑥车门无开裂和锈蚀,不得有可能使人至伤的尖锐突出物;
⑦内、外装饰材料应具有阻燃性;
⑧必须使用安全玻璃(一般为钢化玻璃),且符合GB9656的要求;
⑨门窗不允许张贴遮阳膜之类的妨碍驾驶员视野的装饰物或附加物。
四、外摆门的结构
外摆式乘客门的门扇靠回转臂支撑, 依靠转轴的转动带动门扇作
近似于平行移动的运动。
右图为该类车门的结构简图。
门体通过两个销轴与回转机构的
两转臂连接, 两转臂焊接在转轴
上, 转轴底端装在轴承座的推力
轴承内, 轴承座固定在地板骨架
上, 转轴上端靠轴套支架固定于
门框上。在门体的下部设置一导
向杆, 它的一端用球铰与门体相
连, 另一端用球铰固定在门踏步
骨架的下部。五、外摆门的运动设计
1.外摆式乘客门的结构参数模型外摆式乘客门的结构参数模型
L:门框的宽度;O:转轴中心;D:下拉杆的活动铰支点;E:下拉杆的固定铰支点;
F‘:主动臂活动铰支点;
F :门扇处于开启位置时的主动臂活动铰支点。
2.外摆式乘客门的运动原理
外摆式乘客门的运动原理即四连杆机构的运动,简化如下图。
当杆c绕O点转动时,杆a也按杆c同一方向运动,而杆b则作平行移动。如果将杆b作成门体,杆c作为主动臂,杆a作为下拉杆(约束杆),杆d作为车体,则此机构即构成外摆式平移乘客门的运动系统。外摆式乘客门运动原理图
3.外摆式乘客门的运动设计方法
·运动设计具体就是确定:
·转轴中心点O的位置;
·主动臂活动铰支点F的位置;
·下拉杆的活动铰支点D及下拉杆的固定铰支点E的位置。
⑴ 转轴中心点O的位置、主动臂(弯臂)活动铰支点F的置的确定
主动臂带动乘客门运动,它的长短和位置将会直接影响乘客门的运动、开度和位置,确定O点、F点的方法有作图法和计算法。
采用作图法确定O点和F点的位置时,先定其中一点,通过作图法求作另一点。以下介绍利用作图法先确定O点,再确定F点的方法。①作两条与门体内蒙皮相平行且距离为e的直线(c值已经确定);
②初定a1=1/2*l,初定x值;
③以O点为圆心,OF1为半径画圆,交q线于F‘1;
④x1为a值取a1时对应的残留量,比较x1与x的大小,当x1在x所允许的变化范围内时即可确定F1的位置就是F点的位置;
⑤当x1不能满足条件时,加大或减小a ,同样方法,给a取值a2,重复③④,直到满足条件为止。但是有一点,a的值不能太小,即F点不能离门宽中心太远。否则就要考虑O点位置的调整。
⑵下拉杆两端的铰接中心点D、E位置的确定
为了车门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的平稳,约束杆与车门的铰接点应尽量布置在车门的靠近前边缘的地方,且应尽量位于门体厚度方向的中央,这样下拉杆(约束杆)的活动铰支点D就确定了。
下拉杆(约束杆)的固定铰支点E的确定:a.连接D和D1,并作其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