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隧道五级围岩开挖施工方案.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某铁路隧道五级围岩开挖施工方案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某铁路隧道五级围岩开挖施工方案
摘要:本文针对某铁路隧道五级围岩开挖施工的特点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首先,分析了五级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其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钻孔爆破、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环节。然后,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围岩预加固、爆破振动控制、涌水处理等。最后,通过对施工效果的评估,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铁路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五级围岩的开挖施工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围岩稳定性差、爆破振动大、涌水处理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研究五级围岩开挖施工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某铁路隧道五级围岩开挖施工为背景,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工程地质概况
1.1围岩分类及特点
(1)隧道围岩分类是隧道工程中一项基础且关键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安全性。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及相关地质学理论,围岩分类主要依据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岩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具体分类方法包括岩体完整性、岩体强度、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岩体变形特性等多个指标。在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岩体力学参数测试法等方法对围岩进行分类。
(2)五级围岩是铁路隧道工程中较为复杂的一类围岩,其特点是岩体结构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强度低,变形大,自稳性差。这类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滑坡、涌水等不良地质现象,对施工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因此,在施工前需对五级围岩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了解其岩性、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为后续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3)五级围岩的工程地质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岩体结构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强度低、变形大;其次,岩体风化严重,力学性能降低,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再次,岩体透水性差,容易造成涌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最后,由于围岩自稳性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些特点,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围岩预加固、爆破振动控制、涌水处理等,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1.2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方面,某铁路隧道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多期构造活动,包括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其中,喜山期构造运动对隧道建设影响较大,形成了大量褶皱、断裂和节理,使得岩体破碎,稳定性降低。根据地质勘探资料,该区域最大单条断裂带宽度达到150米,断裂带发育长度约5公里,断层错动距离约50米。
(2)水文地质条件方面,隧道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地下水丰富,含水层厚度可达30米;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流量受降雨和季节性影响较大。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该区域地下水年径流总量约为0.5亿立方米,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镁水为主,矿化度较低。
(3)案例分析:在某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涌水现象。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勘察,发现隧道区域存在一个大型含水层,含水层厚度约为20米,含水层渗透系数达到1.5×10^-4m/s。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降水措施,如井点降水、深井降水等,成功控制了涌水问题,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1.3围岩稳定性评价
(1)围岩稳定性评价是隧道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过对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地下水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某铁路隧道工程中,围岩稳定性评价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岩体力学试验、数值模拟等。
(2)在地质调查方面,对隧道区域的岩性、结构面特征、断层、节理等进行了详细勘察,并结合地质雷达、地震波探测等物探技术,对围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隧道区域围岩以石灰岩为主,岩体结构面发育,断层和节理较为发育,整体稳定性较差。
(3)岩体力学试验主要包括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的测定。根据试验结果,五级围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一般在0.5-1.0MPa之间,抗拉强度较低,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1/10。弹性模量在0.5-1.0GPa之间,表明围岩变形能力较差。此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将经历复杂的应力状态,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和破坏。
二、施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