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设计思想的医疗器械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人性化设计”思想的医疗器械设计
摘要:人性化并不是神秘不可触及的上苍,同时也不是唾手可及囊中之物,她是时代设计特征同时也是各种设计思想的汇集,她是我们挂在口头但又不得不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遥控胃肠X射线机”的设计,对现代条件下的人性化设计作了一次有益的探讨,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些设计的共性并与设计同仁共享。关键词:人性化 医疗器械 设计
0 引言
1988年日本索尼公司举办的“SONY—DESIGN—VISION”设计大赛中,一位名叫Brain Elliot的青年设计师设计的作品——“Anlmon电视机”获得了大奖。在这个作品中,设计师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机的功能、造型原则和使用方法,把“Animon”设计成为一个可行走的听话的“电视机器人”,使用者的遥控使它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并能按人的意图调节屏幕角度,变换图像,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了“使用趣味”和“使用快感”。人们在这样的设计面前,真要感叹自身的伟大了。因为在这种对设计物的使用过程中,人性得到了随心所欲的释放和满足。 Brain Elliot的获奖得益于他对人性的深层次的关注和探究,得益于他对“为人而设计”思想的深刻理会。设计在线.中国
1 人性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1.1人性的要求设计具备“人性化”
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片面强调一面忽视另一面,将使设计走向极端,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1.2 设计人性化的内在意义
中国古代哲人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思想便反映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这便是人性化的内在含义。
1.4 设计人性化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
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设计的出现,完全是设计本质要求使然,决非完全是设计师追逐风格的结果。因为离开了对人心理要求的反映和满足,设计便偏离了正轨。因此设计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设计优劣的不变准则。李砚祖先生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 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李先生的观点正反映在了设计界对人性化的关注和重视。
1.5 设计人性化是人类追求得一种崇高境界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深化和上升,人类认识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高的境界,即人类社会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艺术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两者兼顾并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由设计的“必然王国”通向设计的“自由王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设计师及消费者的共同梦想。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观照。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
2 人机工程上是人性化设计的技术实现手段
所谓人性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