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发布:2018-12-31约9.81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申报人: 张 朋 单位:郑东新区杨桥永定庄小学 时间: 2015 年 5 月 立项编号:2014-ZJKYB-X09-170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农村,由于生活的紧迫感,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到外面去打工,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那么随之出现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他们逐渐成为农村教育教学的一个大难点。他们不但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而且缺少爸爸妈妈应有的关爱。在教育教学的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处于空白的。留守儿童的存在出现了一连串的教育教学问题,它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到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面,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久以来,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教研组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并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教学政策,帮助“留守儿童”重新建立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留守儿童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确实实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说生活安排、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有些是与基础教育整体现状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很值得的我们去探索、研究。 、人身安全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大约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会出现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更使我们担心的是,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安全方面的种种威胁。关于留守儿童被烧伤、拐骗、溺亡等悲剧屡屡出现。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和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呵护,是最容易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侵害;二是自己在行为上不能自己控制,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 学习问题 根据我们教师的统计,本学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我们认为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孙年龄相差实在太大,并且祖辈们大多数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着很大距离,很难与孩子们交流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一方面是心理问题,因为爸爸妈妈离开,在一个时期内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二是学习成绩下降,最多只能维持原有的水平。 (三)、 品行问题 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等等。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管面临各种困难,如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年纪偏大,和监护对象之间存在巨大的代沟,对孩子在管教上只能放任自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好管教,有的管不住。在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也反映出了这些问题,在对一些留守儿童管理上存在困难。 (四)、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与同学发生矛盾的处理方式及所占比例 处理矛盾方式 所占比例 吵 架 43.30% 闷不吭声 16.20% 向父母诉苦 18.90% 从表中可以看出: “留守儿童”会采取吵架等行为,来寻找心理平衡。 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 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发现,很多人都认为外出务工者的子女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尽可能缩小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应该利用各种资源为农村儿童提供和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我们学校也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教师要以良好的教育来留住学生的人和心,学校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利用我们学校的现有条件,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为黑子们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机会,这样一来,有益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以教育部1999年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依据,研究小组从多个角度搜集资料,学习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章,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分析,为了能够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依据,利用课堂知识为载体,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充分结合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他们体验到在学校的快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胆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