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课堂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语文学习激励性评价实验报告
铁西实验学校 五年级语文组
[内容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本报告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试验,运用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激励 发展 动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他们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课堂教学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法国教育家韦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从2011年9月开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激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试验,运用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依据与实验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改革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是发展性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目标应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将三个方面的目标整合实施,课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这三个维度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要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方面,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自学及参加各种语文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实验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和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的发展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三、实验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要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逐渐转化为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评价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本方案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的发展进程,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发展性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等有效功能,用客观地、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评价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差异性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评价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关爱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纵向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评价),又要横向比较(同一个体前后发展水平的比较),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一切, 也要了解他的过去, 更要关注他的以后发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