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陕西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1-06约2.2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表所示为陕西西安鱼化寨遗址家户内出土各类遗物数量统计情况(单位:件)。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农业工具

狩猎工具

手工业工具

装饰品

半成品

北首岭期

0

0

35

0

0

半坡期

13

12

192

7

5

史家期

6

14

41

4

3

A.狩猎经济占据主导 B.私有制逐渐产生

C.社会分工日趋明显 D.磨制石器被淘汰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鱼化寨遗址的不同时期(陕西西安)。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不同时期,农业工具、狩猎工具、手工业工具、装饰品及半成品的数量均有所变化,且手工业工具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均占据较大比例,从而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C项正确;因“狩猎经济占据主导”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手工业工具的数量占据较大比例”不一致,且狩猎工具的数量并未始终占据主导,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无法得出“私有制逐渐产生”的结论,排除B项;本题材料并未提及磨制石器的使用情况,无法得出“磨制石器被淘汰”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考古学家将1959—1978年二里头遗址(夏朝晚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与邻近地区同期或略早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的遗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所示为他们据此得出的二里头遗址中各种文化因素占比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夏朝时()

A.文化中心位于湖北 B.存在跨区域文化交流

C.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D.政治中心不断地迁移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从图中可以看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化因素中有38%来源于其他区域(包括湖北石家河文化和东部、北部、西部文化),这表明当时二里头地区与其他地区存在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而非单一来源或独立发展的文化,B项正确;文化中心位于湖北不符合史实,二里头文化遗址主要处于河南境内,排除A项;多元一体格局体现在多个文化中心,最终具有共同的一种文明特征,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政治中心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均强调了()

言论

出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A.诸侯国兴亡的规律 B.发展经济的迫切性

C.推行“仁政”的根据 D.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民乏财用,不亡何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言论主要从经济角度讨论了“民生”问题,凸显了当时学者对民生的关注,D项正确;《左传》中的言论并未上升到对诸侯国兴亡规律的探讨,排除A项;《荀子》和《国语》强调的是不要过度掠夺下层民众的财富,而不是发展经济,排除B项;“仁政”是孟子的理论,三段言论均没有讨论孟子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4.秦朝建立后,始皇帝征发民众修建阿房宫,修建长城,修建骊山陵墓;征兵扩大疆土,与匈奴等少数民族作战。这些举措()

A.缘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B.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C.意在满足皇帝的私欲 D.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大规模征发民力,百姓负担沉重,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秦朝暴政,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秦朝大规模征发民力,百姓负担沉重,激化矛盾,加速秦朝灭亡,排除B项;秦朝暴政是满足皇帝的私欲的体现,不是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汉初,中央与郡、国政府都有铸币权,百姓也可私铸;汉景帝时,朝廷颁布法律禁止民间私自铸钱,但郡、国政府仍有铸币权;汉武帝即位后,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