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相关知识点总结.doc

发布:2016-04-15约6.3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P1-3 知识点2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和基本特点 P3-4 知识点3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体系结构 P5-7 知识点4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P7-9 知识点5 E-R 模型 P9-9 知识点6 关系模型 P9-11 知识点7 关系代数 P1-12 知识点8 数据库设计与原理 P12-14 知识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分临时数据(随程序结束而消亡)和持久性数据(对系统起着长期持久作用的作用)。数据有型和值之分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DBMS)位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是为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而配置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四大功能 ⅰ)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ⅱ)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 ⅲ)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系统恢复 ⅳ)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等 5、数据库系统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以及用户等部分。 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ⅰ)数据的整体结构化。 ⅱ)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ⅲ)数据的独立性高。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ⅳ)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7、数据库管理员有三个主要工作 ⅰ) 数据库设计 ⅱ)数据库维护 ⅲ)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8、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再加上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这三者组成,即具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 9、基本概念的界定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 知识点2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和基本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示意图 文件系统管理系统示意图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及时间 产生背景 特点 应用需求 硬件水平 软件水平 管理者 面向对象 共享程度 独立性 结构化 控制能力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科学计算 无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没有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数据不保存 某一应用程序 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不独立,完全依赖与程序 无结构 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科学计算、管理 磁盘、磁鼓 有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数据可长期保存 某一应用程序 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记录内有结构,无结构 独立性差,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60年代末以来) 大规模管理 大容量磁盘 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现实世界 共享性高 冗余度低 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整体结构化 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总结:由于应用需求的需要,硬件水平、软件水平的提高,数据管理技术逐渐发展。它的面向对象不断扩大,共享程度更高,日趋独立,整体结构化,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注:数据库系统的特点见知识点1中的第六点。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示意图 知识点3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体系结构 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三级模式结构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组成 2、三级模式结构 (Ⅰ)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概念模式) ⅰ)是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ⅱ)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ⅲ)主要描述数据的概念记录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ⅳ)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Ⅱ)模式的地位 ⅰ)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ⅱ)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 ⅲ)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Ⅲ)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ⅰ)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ⅱ)它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 ⅲ)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 (Ⅳ)外模式的地位 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 (Ⅴ)内模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