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技术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纯凝工况 抽凝工况 新系统 输入能量(MW) 724.2 754.0 754.0 锅炉损失(MW) 72.4 75.4 75.4 汽机排汽损失(MW) 345.6 190.4 0.0 辅机能耗及其他(MW) 21.1 22.8 34.5 供电功率(MW) 285.0 237.4 214.0 供热量(MW) - 228.0 430.1 能量利用率 39.4% 61.7% 85.4% 系统?效率 37.9% 34.4% 35.1% 供热?效率 - 46.8% 62.0% 发电煤耗 312.1 259.0 158.5 300MW亚临界机组不同方案的性能比较 * 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从纯凝工况下到额定抽汽量下: 1)机组的能量利用率由37.9提高至61.7% ——汽轮机的排汽损失减少了约155.2MW; 2)系统的?效率下降了3.5个百分点 ——汽轮机抽汽为品位:248℃、0.4MPa的中温蒸汽,而加热的热水仅从60℃加热到90℃,大温差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 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3)系统的发电量减少了约23.4MW ——新系统将排汽压力提高至13kPa造成系统发电 功率下降10.5MW; 抽汽量增加使得系统发电功率减少12.3MW; 新增系统后热泵耗功,热网泵耗功等使得厂用电新增约 0.6MW。 新系统相对于额定抽汽工况: 1)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提高至85.4% ——排汽余热全部被回收 2)系统的?效率提高了1.7个 百分点 ——供热?效率由原来的46.8%提高至48.5% ——利用热泵技术,以汽轮机中压缸抽汽作为驱动力,提高了汽轮机的排汽的品位,减少了换热温差。 * 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如果在传统系统中以发电煤耗为320g/kWh,供热量100%计算: 一个供热期新系统增加供热量相当于约10.7万吨标煤,减少的发电量就相当于约3.2万吨标煤。 因此,通过对一台300MW的亚临界机组的节能改造,可每年节约煤炭约7.5万吨标煤。 节煤量分析 * 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新系统具有较高的热力学性能,能量利用率达85%,?效率为48.5%。 相对于抽凝机组,能量利用率提高23.7个百分点,?效率提高1.7个百分点,年节煤量达到7万吨以上。 系统利用热泵技术,以蒸汽和热网水的换热温差作为驱动力,大大减少了供热系统的?损失,使供热系统佣效率由46.8%提高至48.5%。 系统通过热泵技术回收汽轮机的排汽热量用于供热,将原本电厂排放到环境中的热量用于城市供热,充分利用了电厂的低温热量,达到了很好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收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小 结 * [其他重要专题] (1)热泵技术研究:包括热泵种类、技术性能比较,热泵 类型选择与技术优化方向研究等,对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性能开展重点研究;了解掌握当前先进热泵研发关键技术环节、工艺与发展方向。 * * 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2)电厂余热条件下热泵技术参数选择和系统技术方案研究: 机组设计性能参数 热力网设计情况 实际运行状况 发电、供热条件 环境、发展要求 研究依 据 研 究 内容 驱动汽源影响 循环水影响 电、热负荷影响 安全与效率 变工况适应能力 主要边界 抽汽参数的设计边界 凝汽器热负荷的设计边界 热泵热网水的设计边界 不同技术方案合理性、节约性比较 归 纳 综 合 * 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3)主要辅机设备的技术校核及改进方案研究: 包括:对热泵、循环水泵、抽汽压力调节装置等的技术校核与改进方案研究。 热泵:参数选择后需根据现场需求进行优化设计,考虑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实际运行能力(如:过热度利用、水质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