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年产5600吨钢化玻璃及250吨夹层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编辑).doc

发布:2017-08-26约1.68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产5600吨钢化玻璃及250吨夹层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位置: 绍兴生态产业园位于绍兴市区东部,距市中心约7km。园内有吼山风景区,园区西面为东湖景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傍其西南,产业园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杭甬铁路、104国道、浙东古运河紧贴园区北部东西向穿过。绍兴大城市外环线(上樊公路)从园区中间南北向通过,将袍江工业区与生态产业园联系在一起,园区北距329国道12公里,杭甬高速公路16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3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绍兴市大光明玻璃有限公司拟建地位于绍兴生态产业园内K-04A地块。项目东面为欣畅门窗有限公司拟建地,南面为产业园空地,西面为经二路,北靠纬二路。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三。 2地形、地貌及地质: 绍兴市、县境内地形特点为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河谷、水网、平原等地貌类型也由南至北依次更替。平均黄海高程为4.9-5.1米,常年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 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属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地势低平,是滨海河湖综合作用而成的冲积平原,它既有一般冲积平原平坦而低缓的特征,又有人为长期围垦改造的痕迹,南有会稽山脉,群峰绵延,山势低缓,一般高程在200-400米之间,丘陵向北逐渐湮没于宁绍平原。厂区工程地质属粘土,地质情况良好,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3气候、气象 项目所在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根据绍兴市气象站近五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6.3mm,年平均气温17.0℃,全年风向风频在各方向分布较为均匀,全年主导风向为NNW和ENE,风频分别为9.05%、8.98%,各风向平均风速在1.11-2.44米/秒之间。区域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春季盛行ENE风,夏季盛行SSW风,而秋季和冬季则盛行NNW风。 4水文 项目地处平原水网地带,河网纵横,河湖相连,河面宽度不一,水位落差变化较小,几乎无流速,自净能力较低,其水文特征既受天然降水过程的影响,又受沿海堰闸的调节控制,绍兴县正常控制水位为3.8米,历史最高水位5.3米(1962年),历史最低水位1.73米(1967年),内河在新三江闸、马山闸等排海闸的控制下,基本为一封闭水域,水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流量甚小。 项目附近水域功能主要以农业灌溉、水上运输、工业用水为主,地表水水域功能属III类水。 社会环境简况: 绍兴生态产业园总控制面积7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由西、东、南三大团组和一个中心构成。西团组为一期建设区,以提升传统工业的产业园区为主,配套建设机电一体化及现代农业加工园区,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东团组以高科技、少污染的一类工业建设为主,南团组以杨梅山的生态建设为重点,形成休闲度假和现代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人口规模:绍兴生态产业园涉及东湖、皋埠两镇,其中东湖10个村,7147人;皋埠33个村,18022人,皋埠镇规划成为园区的服务中心和行政中心,东湖镇将以“园中村”改造为主,规划确定绍兴生态产业园规模为7万人。 ①一期规划范围:西起迎宾路,南濒西江,东到上樊公路,北至104国道,总面积为9.7平方公里。 ②一期工业用地规划:按工业用地性质分三片设置。 西片:华顺江以东,萧绍运河以南,镇西路以西,西江以北区域,为提升传统工业的产业园区,以一类工业为主。 中片:镇西路以东,人民路以南,漫池江以西,西江以北为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区,以限制性质的二类工业为主。 东片:人民路以南,上樊公路以西,漫池江以东区域,现已有数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布置。规划作为现代农业加工园区,该区内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有大气污染的项目进入。 ③一期给水工程规划:水源为汤浦水库供水,一期规划总供水量为8.4万吨/日,园区采用环状供水管网,供水管网主要分二级,干管直径600mm-1000mm,沿主要干道辅设,支管直径300mm-600mm,深入地块内部。 ④一期排水工程规划:一期管网纳污容量为6.72万吨,污水通过人民路的排污主管收集后送至东湖泵站,再经越东路排污主管送入绍兴污水处理厂。排污主管(压力管)D600-D800,重力流收集管为D300-D500。 ⑤供电规划:规划在现皋埠110KV变电所基础上,中、远期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在小皋埠区建设220KV变电所。规划区内单设或联合设置开关站,每座开关站电力负荷为5000KW左右,进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