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水圆柱绕流流动模式探讨-长江科学院.PDF

发布:2017-08-03约1.5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7卷第10期 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Vol.27 No.10     2010年10月 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 Oct.20 10      文章编号:1001-5485(2010)10-0030-05 浅水圆柱绕流流动模式探讨 李 玲,晏智锋,刘昭伟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摘要:数值求解了二维浅水方程和RNGk流模型,模拟了不同稳定性系数S和圆柱中心间距G下的单圆柱、两圆 ε 柱和三圆柱的尾流流动模式,研究了底部摩擦力对尾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增大,尾流在底部摩擦力的 作用下趋于稳定,大尺度涡结构逐渐消失。单圆柱尾流区依次出现了涡街(VS)尾流、不稳定漩涡(UB)尾流和稳定 漩涡(SB)尾流。多圆柱尾流除了受S数影响外,还与G密切相关。随着G的增大,两圆柱背后依次出现了单钝体 绕流、偏转尾流和对称尾流,三圆柱背后则依次出现了单钝体绕流、偏转尾流、对称尾流和非对称尾流。此外,数值 结果还表明多圆柱尾流结构不同于单圆柱,多圆柱并排使得尾流更加不稳定。 关 键 词:浅水尾流;流动模式;圆柱绕流;底部摩檫力;圆柱中心间距 中图分类号:TV131   文献标识码:A 稳定流动的机制。在数值实验方面,Furukawa& [14] Wolanski 采用离散涡模型 discretevortexmodel 1 概 述 (DVM)对RattrayIsland浅水尾流进行模拟。李玲 浅水尾流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这 [15] 等 分别利用Reynolds平均和水深平均的浅水方 [1] [2] [3] 一现象首先被 Scorer ,Wolanski ,Pattiaratchi , 程对圆柱岛屿绕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深水绕流 [4] Ingram 等人观察到,由于绕流障碍物尺寸一般比 和浅水绕流尾流区分别主要受Re和S影响的结论。 较大,他们往往是通过航拍或卫星照片发现这些与 [16] Stansby 采用三维边界层模型(3DBL)模拟了小坡 深水绕流有着完全不同流动特性的尾流结构。为了 [17,18] 度圆锥形岛屿的潜水尾流。Stansby 还分别采 对这种尾流进行分类,Wolanski等人提出了岛屿尾 用二维(2D)和三维边界层(3DBL)模型模拟圆锥岛 流参数P,后来 Ingram&chu提出了尾流稳定性参 屿尾流,分析了平均水深模型的局限性。江春波 数S,S=CD/H,其中D,H分别为障碍物横向尺寸 [19] f 等 也使用平均水深浅水方程模型对平板后面的 和水深,C为底部摩擦系数,S反映了底部摩擦力和 尾流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计算过程中,他们采用 f 惯性力之比。可以证明P近似与S成反比。此后 了3步有限元格式求解浅水方程,且对比了3种紊 学者们对浅水尾流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5-13]。 流模型。多圆柱浅水尾流研究目前还比较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