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药理学》知识大纲.doc

发布:2015-12-25约7.7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英文译名:Pharma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 开课学期:6 学 分:2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讲 课:32学时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科学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研究新药或新剂型提供实验资料;也有助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功能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本质。 本课程的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用途、重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为今后从事药物合成等制药工程工作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试课,在第6学期完成,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篇 章 内 容 学 时 一 总论 6 二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5 三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四 内脏系统药理 五 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其他代谢的药物 3 六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 4 八 抗恶性肿瘤药和影响免疫功能药 2 合计 32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篇 总论(共6学时) 第一章 绪言(1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的概念;熟悉新药的药理学研究;了解药理学的任务及药理学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第章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5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熟悉药物的跨膜转运及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多次用药和给药方案。 【教学内容】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及影响因素 基本概念及参数 生物利用度、血药峰值浓度与稳定浓度、血浆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房室模型、曲线下面积、清除率和消除速率常数等。 消除动力学 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与药物半衰期(t1/2)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经5个t1/2血药浓度达稳态坪值;坪浓度、负荷量、维持量及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与意义。 第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熟悉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了解受体理论。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作用的基本表现、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和两重性 二、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特性三、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量效曲线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效能、效价强度及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概念和意义 四影响药效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药物方面因素(剂型,给药途径,反复用药,联合用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遗传、心理因素、种属差异及个体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共5学时)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熟悉各型受体的分布及兴奋时的生理效应及药物的作用方式;熟悉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 【教学要求】 一、传出神经的解剖分类及生理功能 二、受体的分类 三、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1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掌握新斯的明对骨骼肌、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熟悉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解毒机制。 【教学内容】 乙酰胆碱的M及N样作用 毛果芸香碱兴奋眼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M胆碱受体,对瞳孔及眼内压的影响及用途 三、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四、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理,急性中毒的表现(M、N样作用及中枢症状) 五、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阿托品解毒的效应,二药合用的理由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1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熟悉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对外周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对眼、腺体作用的区别,它们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了解阿托品代用品。 【教学内容】 一、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N胆碱受体阻断药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 一、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