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医学养生系列之——体质养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谢谢! 阳虚体质的养生 2 药物补阳法 适用于阳虚证候,如畏寒肢冷、腹痛久泻、阳痿滑精、尿频清长、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迟等症。 常选右归丸治肾阳虚,理中丸治脾阳虚,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 常用补阳药:附子、肉桂、吴茱萸、杜仲、牛膝、菟丝子、肉苁蓉、鹿角、细辛、山萸肉、脐带、巴戟、海狗肾、牛鞭子等,温补壮阳成方如参鹿膏、右归丸、神仙既济丸等,经常服用逐渐生效。 根据“动则生阳”之理,坚持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体操以及各种舞蹈活动等,活动量可以逐渐加强,因动可加快气血流通,促进气化,能增强机体的热能和动力。 阳虚体质的养生 3 气功及其他养生法。 坚持强壮功、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主,并加强运气功法。气功具有激发潜能、舒通气机、调畅脏腑、强壮元气之功,故可壮阳气、祛寒气。 常作日光浴、空气浴、温泉浴、热疗等,取自然之阳以养人身之阳。 多听欢快激昂乐曲,使心情激荡,气机调畅,也有利阳气的升发。平时应注意尽量少接触阴寒水湿,以免伤阳气,经常保持衣着温暖,以免阳气散失。 阳虚体质的养生 4 人体的精、津和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甚本物质,具有滋养和濡润的生理功能,三者都属阴,一旦先天禀赋或后天生化不足,或消耗过大,就形成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 此种体质常呈现阴虚内燥、干枯不润的状态。 如平素形体多瘦弱,性情偏急躁,口燥咽干, 少眠心烦,五心烦热;阴亏便秘,阳事易兴或遗精,喜冷饮而饮不解渴;尿黄短少,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细数。 “耐冬不耐夏”对时令偏热适应较差,易感温邪,发病后多内热炽盛,易入里化热,伤耗津液等。此种体质养生当以补阴为首务,以纠正偏虚之阴为目的,以期向阴阳平和体质转化。 阴虚体质 食补 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肥腻厚味和辛辣燥烈之品,多食蔬菜(如藕、芹菜等),水果(如生梨、广柑、柿子等)。鸡蛋,豆腐,鱼类(如甲鱼、螺蛳等)。 常食沙参粥、山萸肉粥、百合粥、黄精粥、枸杞粥、海蜇粥等,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莱、蜗牛肉、龟肉、甲鱼肉以及冬虫夏草炖老雄鸭等,食用这些珍贵滋补品在秋冬之季效果更佳,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阴虚体质的养生 1 药补 单味补阴药如生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女贞子、龟板、鳖甲、木耳等。 常用补阴成品药 -----八仙长寿九(适用于一般阴虚体质养生) -----坎离丸(适用思虑劳心、房欲伤肾、肾水枯、心火 炎,常有失眠、多梦、健忘表现者)等。 自配杞子酒、首乌酒。少少饮之,日久必见其功效。 阴虚体质的养生 2 体育锻炼 太极拳、八段锦、益精操、内养操等较为适合,这些体育项目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练身调神,有利阴精滋生,虚热为消,心神得养。 阴虚体质的养生 3 气功及其他养生法 气功宜固精功、保健功、长寿功等,着重咽津功法,能奏“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功。还可选用一些自然养生方法,如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森林疗法、绣花疗法等。利用自然因素,促使阴精化生,纠正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养生 4 气虚体质 气虚指元气亏虚。气虚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化生不足,或因疾病、劳倦等耗损过多所致。主要证候有: 气虚----卫外无力,肌表不固,易感冒,汗出; 气虚----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 气虚----不能充养脏腑清窍.以致脏腑功能下降及精神委顿、头昏耳鸣等; 气虚----无力帅血不行,致气虚血瘀; 气虚----不能统血而发生出血; 气虚----不能布津,易生痰饮、水湿等。 主症 身体倦怠乏力,说话声音低微、少气或懒言,活动后气急喘促,易汗出、易感冒。 舌胖或有齿痕,脉虚无力(弱、软、濡)。 气虚体质,是指人体的偏虚,机体呈现机能活动衰退的状态,此类体质的养生应以“补气”为目的,纠正偏虚之气,增强正气,提高机体适应和抗病的能力。 气虚体质 肺气虚 表现为经常感冒咳嗽。肺气虚损,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发展而成;因久病气虚,或劳伤过度耗损肺气所致。肺气不足,则呼吸机能减退,体内外气体交换出入不足,可出现呼吸气短等症。影响津液的输布代谢,则聚痰成饮,甚至产生水肿。肺气虚损可导致卫阳虚弱。腠理疏松而不固,卫外功能减退,而致表虚自汗。 气虚体质 心气虚 可表现为心慌、喜欢叹息、健忘失眠。 心神不足:多由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失去阳气的鼓动和振奋,以致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减弱,易抑制而不易兴奋。临床可见精神疲乏萎顿、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等病理表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