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式的发展动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动向
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
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
三.常见各种接地方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四.接地方式的历史发展
五.适应现代配电网的新型接地方式
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
1.按故障电流分:
性质 处理原则 灭弧方法 例
短路 不处理 开关 直接接地
电容电流 不处理 自行 不接地
短路 限制 开关 低阻接地
电容电流 补偿 自行 消弧线圈
2.按单相接地故障的运行原则分:
跳闸与否 运行与否 例
跳闸 不允许运行 直接接地 低阻
不跳闸 允许运行2小时 不接地
不跳闸 允许运行2小时 消弧线圈 高阻
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
·供电可靠性
跳闸率 故障扩大
·线路和设备的绝缘水平
工频电压升高 内过电压
·故障电流对设备的损伤程度
故障电流的大小
·对继保功能的要求
接地选线 动作电流
·对通信和信号系统的影响
接地电流,不对称电压,地电位升高
·低压设备的绝缘水平
接地电流 低压中性点电位升高
IEC对低压设备绝缘水平已降低
用户电子设备等敏感元件增加
·人身安全
故障电流 跳闸时间
流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脱离电源的时间
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的大小
三.常见各种接地方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1.直接接地
特点:
单相接地电流是短路电流
任何接地故障均立即跳闸
优点:
·设备绝缘强度要求低
·过电压低,使系统运行安全
·容易与继保装置配合
缺点:
·跳闸率高
·短路电流大,
对通信系统用用户设备安全影响大
·短路电流下跳闸,开关检修量增加
适用:
架空线路少的配电系统
较高电压等级的系统
原低阻接地的配电系统升压后
2.不接地
特点:
·单相接地电流是系统的电容电流
·可单相接地运行2小时
优点:
·可以带接地故障运行,改善不间断供电
·节省了接地设备或接地体的开支
缺点:
·线路和设备的绝缘水平要求高
·当电容电流较大时可能由单相接地故障
发展成相间故障
适用:
架空线路为主且电容电流较小的配电网
3.电阻接地
电阻值选择原则: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被限制到小于两相短路电流
按接地电阻的阻值分类:
高阻 中阻 低阻
电阻阻值(Ω) 数百-数千 10-150 10
故障电流(A) 10 30-300 600-1000
(1)高阻接地
特点:
·将故障电流限制到10A以下,使其自行灭弧
·可在单相接地故障下运行2小时
阻值选择条件:
自行灭弧:故障电流10A
限制电弧接地的瞬态过电压:
优点:
·减少跳闸次数
·限制了铁磁谐振和弧光接地过电压
缺点:
只能用于电容电流很小的系统
适用:
电容电流较小的配电系统
发电厂厂用电系统
200M瓦以上大型发电机回路
(2)低阻接地
特点:
·将接地故障电流限制到一定值,用开关灭弧
·单相接地故障立即跳闸
阻值选取条件:
满足继保动作电流:故障电流100∽1000A
限制瞬态过电压:
优点:
·线路及设备绝缘水平要求低
·有效抑制常见的暂态和操作过电压
·与继保配合容易
·自动消除一些瞬时接地故障
缺点:
·接地电流大
易扩大事故,酿成火灾
电阻热容量大,制造困难,成本高
地电位升高达数千伏,大大超过安全值
·跳闸率高
适用:以电缆为主且电容电流较大的配电系统
注1:各种因素限制的地电位升高数值:
通信线路 ≯430-650V
低压电器 (2U+1000)*0.75+1000V
电子线路 600V
人身保安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650V
(0.25秒内切除电源时)
注2:配电网对通信网的影响
起源 影响
零序电流 感性耦合,产生纵电动势
不对称电压 容性耦合,产生静态感应电压
地电位升高 阻性耦合,产生电压
后果
危害通信系统------危险影响
降低通信质量------干扰影响
(3)中阻接地
特点:
保留低阻接地的优点,
但降低接地电流,以克服其缺点
·故障电流较大,开关灭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