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的成矿特征及成因.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抚顺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的成矿特征及成因
基性-超基性岩的区域分布特征。
基性-超基性岩体在抚顺地区分布很广, 一般是成群出现、成带分布, 比较集中的地区有桦树背、苣蔴菜、永陵、万宝钵外围、红透山—树基沟、腰寨子—夹河厂、唐屯—黄屯等地区。如果把点与点、群与群之间联系起来, 可以看出其成带出现, 初步分出三个岩带, 即浑北岩带、马圈子—柳河岩带、桦树背—赤柏松岩带, 岩体群相当于这些岩带上的“岩结”。
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特征
构造条件
含矿岩体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旁侧近于直交的次一级断裂控制, 含矿岩体一般位于这些次一级的压扭性或张性断裂中。
岩石类型及岩相
已知矿床含矿岩石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辉长岩、辉石岩、橄榄辉石岩和橄榄岩型, 其中, 橄辉岩相或橄榄岩相为主要含矿岩相, 斜方辉石岩型、斜方辉岩 (顽火辉岩) 为次要含矿岩相。
造岩矿物
岩石中, 如果橄榄石集中, 金属矿化物富集;单斜辉石集中, 金属硫化物减少, 品位贫, 长石增多对矿化不利, 而长石、橄榄石、二辉石均有的岩体含矿性较好。
分异程度及特点
一般说分异较好的岩体有利成矿, 如果具有深部分异可能形成单岩相含矿岩体。
岩体类型
根据查定结果可把区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为三种类型:变辉绿岩-变辉绿辉长岩型、角闪橄榄岩类和橄辉岩-辉橄岩型。
变辉绿岩-变辉绿辉长岩型
这种岩体表面呈暗灰绿色, 长石不多, 有强烈的绿泥石化、次闪石化现象, 辉绿结构比较明显。该类型岩石只见少量黄铁矿, 经化验铜镍含量较低, 是一种不含矿岩体。
角闪橄榄岩类
这类岩石见微斜长石伟晶岩及花岗岩脉侵入其中, 岩石受强烈的蛇纹石化含少量的磁铁矿及少量的尖晶石, 未见金属硫化物。经化验, 铜镍含量极低, 属于不含铜镍矿的岩体。
橄辉岩-辉橄岩型
岩石新鲜, 表面呈灰黑色, 含有多量的辉石和部分橄榄石、斜长石, 有时见有黑云母。蚀变不强, 多个岩体中均见有磁黄矿、镍黄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 经化验具有一定的铜镍品位, 是区内主要的含矿岩体类型。小北岔1号岩体即属于此种类型。
从上述三种岩体类型的矿化特点看, 以辉岩或辉橄岩含矿性较好, 其中小北岔1号岩体具有工业品位, 为矿化有利地段。
小北岔1号岩体一般特征
小北岔1号岩体位于浑河深大断裂南侧, 柳河地堑北侧, 龙岗断块之处, 岩体主要受深断裂次一级近东西向之压扭性构造所控制, 长达6000余米, 宽一般10米左右, 在四花顶子经槽探控制最宽约30~40米, 呈脉状产出, 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展布, 由东端挡石河起至四花顶子段为SEE-NWW走向, 中段由四花顶子至半拉背段呈NEE向展布, 半拉背以西又转为SEE-NWW向展布。从已控制地段向SW倾, 倾角一般较陡, 60°~70°左右。岩矿鉴定结果, 该岩体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岩相, 由外向内即次闪辉绿岩相、次闪石化辉长岩相和含长橄榄辉石岩相 (见图1) 。
次闪辉绿岩相
呈暗灰绿色, 细粒辉绿结构, 块状构造。其矿物特点:基性斜长石50%, 呈自形柱状体, 受不均匀的绢云母化及黝帘石化作用;次闪石占岩石成分的40%, 纤维柱状, 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 为岩石中次生矿物, 由辉石次生蚀变而成;透闪石占岩石成分的2%~3%, 纤维柱状集合体, 不均匀分布于其中, 为次生蚀变矿物;黑云母占岩石成分的10%, 呈鳞片状集合体, 不均匀分布为次生蚀变矿物;钛铁矿占岩石的1%~2%, 呈不规则粒状体, 为岩石中的暗色矿物之一;榍石少量, 不规则粒状体分布在钛铁矿的周围, 为次生分解矿物;金属矿物少量, 不规则粒状浸染状分散于岩石之中。此外, 在不同部位见有橄榄石出现。
次闪石化辉长岩相
呈绿黑色, 中粒具辉长结构, 块状构造。其矿物含量及特点:基性斜长石 (包括绢云母、黝帘石) 60%, 呈不规则柱状体, 绢云母、黝帘石为其长石的次生蚀变主要浅色矿物;单斜辉石含量10%~30%, 呈柱状、粒状体不规则分布, 为岩石中的残余矿物, 大部分蚀变成次闪石、透闪石, 呈柱状体, 由辉石次生而成, 含量占岩石成分的30%, 局部有较多的橄榄石出现。此外, 岩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黑云母、磁铁矿和金属硫化物, 磁铁矿沿橄榄石裂隙充填, 金属硫化物呈星散状分布。
含长橄榄辉石岩相
该岩相为中心相, 长6000余米, 宽5~6米, 倾向南, 倾角70°±, 地表风化较强, 具有球状风化的特点, 据槽探揭露该岩相具有深部熔离的特征, 形成时间较晚。从K7-2号槽揭露出地质现象, 含长橄榄辉石岩枝侵入到辉长岩相的内部, 辉长岩呈穿插关系接触, 界线清楚, 产状清晰。K1号槽见到含长橄榄辉石岩俘虏了磁铁角闪岩 (见图2) , 这说明在变质期后形成的独立岩相晚于次闪辉绿岩相和辉长岩相。
该岩相特点:岩石呈暗灰黑色, 中细粒具反应边结构, 包含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