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研报告
二 级 院 系:旅游系
专 业 班 级:酒店管理A1303
学 号:1102130322
姓 名:李林
指 导 老 师:朱亚兰
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李林
旅游系酒店管理A1303
内容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应对方法
一、引言
(一)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业飞速是发展,与此相伴随的便是就业岗位的增加,不过与毕业大学生的增长速度相比而言仍然相距甚远。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但是大学生在大学中并不能得到较多的锻炼机会。大学生对用人单位要求太高,极大多数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从就业,行业类型,获取行业信息渠道,就业薪酬等问题出发,设计出若干个问题来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方式和观念的变化。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旅游系的同学。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至大二大学生共100人。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格式见(附表)
二、关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概述
(一)由网上对以往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知:有14%的人选择考研,选择出国的人数占到4%,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大多数,约占总体的36%,想考公务员的人有18%,占总体28%的人想直接上岗就业。从数据上看近几年来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人越来越多,相比以往直接就业的人减少了。通过实际调查知道,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中,选择国有大企业的人占到12%左右,选择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的人数占总体的62%,选择国家机关单位的人占到24%,无所谓顺其自然的人只占2%,数据显示现在的大学生把就业单位的重点放在了更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体现了大学生就业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的转变。
在当今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职业中,党政机关仍被列为第一。这与近年来公务员的待遇不断提高、工作较稳定、工作压力相对其他行业小有关系。因此,这一职业在大学中成为热门专业,由此同时非公有企业也是大学生的热门去处。此外,医生、教师、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也被不少的大学生认为是最理想职业。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职业“前途好”,其次是“收入高”,第三是“工作稳定”,当今的大学生更看重从事行业的稳定性,这与当前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密切相关。
三、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结果和就业准备的分析
(一)调查结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认识和工作搜寻努力程度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一方面,大学生生毕业的职业认知能力较低。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自我的个性和职业能力的认识,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努力不足。从大学生的求职费用上看,求职费用在500元以下的占51.9%,500—1000元的占23.8%,在搜寻工作“联系的单位”上,有13%的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联系了0个单位),29.1%的联系了1-3个单位。27.5%的联系了4-6个单位,30.4%的联系了7个单位以上。在搜寻工作“到过的城市”问题上,有54.9%的到过1个城市,8.9%的到过4个以上城市。由此看来,部分毕业生的搜寻费偏低,搜寻工作的空间较小,表明工作努力不足。由于工作搜寻努力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出信心不足,有30%的大学生的回答是“一般”和“没有信心”的。由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职业能力认知能力较低,工作努力搜寻程度不足,不利于大学生顺利毕业。
(二)就业分析:不同就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人才素质,把人才招聘作为实现本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这说明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知识和能力。其中包括基础知识、道德修养、问题解决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转型期用人单位尽管也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测试等外在的评价指标,但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第二,与学生单方面能力相比,用人单位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具体的标准调查中,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第三,不但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等“硬素质”标准受到重视,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中的能动性和进取性等体现学生“软素质”的指标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评价的标准。第四,与学生个人能力相比,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更受重视,只有把个人的才能的发挥与用人单位融合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