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战略 组员:陈欣宇 魏敏 秦瀚 张文雷 庾静 陈嘉敏 陈鑫 信息化发展历史 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初期至今):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整合 网络教育 学校“三步走”历程: 买个人计算机用于办公室和备课 建立计算机教室用于学生学习计算机,进而发展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进行各科教学; 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基础上,建立校园网,进而与Internet相连接,享用网上资源 评价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不是线性的过程。 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相互并存、渗透、融合、齐头并进,共同谱写教育信息化新篇章 自2000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实施“校校通”工程文件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中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大事,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小学教育的迫切需要,使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几点问题: 1、教育信息化观念不是很强,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2、管理体制不顺,比较分散,统筹协调不够 3、经费投入不足,基础奢侈、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日常运行维护、人才培训、可持续发展缺乏一定的经费保证 4、基础设施不完备 5、资源缺乏,整合水平低,信息化人才缺口大,区域、城乡差距大,数字鸿沟,等也都是突出的问题 战略措施 第一,建成国家级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第二,建设国家级优质资源教育资源库 第三,开发重大应用项目,提高应用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四,加强标准化建设 第五,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中殿公关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六,建成智能化集成服务平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服务 第七,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 第八,继续支持社会需求显著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 Thank you And Merry Christmas * * 1982年,国家教委做出在清华北大和北师大等无所大学的附中开设主要讲授BASIC语言的计算机选修课的决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起源 1981年,我国自行研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辅助教学管理系统 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教育 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0年9月份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 1983年,邓小平同志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 2 3 4 信息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迅速 信息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迅速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内容 教师电子备课室 学校办公网 虚拟图书馆 学校网站 基本Internet服务 网络主干建设 学生电子阅览室 计算机网络教室 视频、课件点播系统 多功能教室互联 近六年来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每年都在成倍增长。 学校的计算机、计算机教室和校园网等设施每年都在迅速增加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内容 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迅猛 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显著 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资源体系雏形基本形成 应用初见成效 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指导思想 教育部提出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推进教育信息化;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谋划教育信息化;为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 发展目标 教育部希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国际前列,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支撑,推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模式和组织形式实现全方位改革;可向绝大多数人提供不同层次、质优价廉的教育和培训服务,使大多数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所需的信息,得到所需的知识,掌握所需的技能,只是和技能掌握水平都能得到社会认可与认证 指导思想 、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