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期末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复习题
1、实验器皿的洗涤
1)、实验器皿内壁粘附的油脂、脂溶性丙酮、、乙醚等铬酸洗液[又称重铬酸钾(或钠)——浓硫酸洗涤液,简称洗液]广泛用于玻璃仪器的洗涤。配制方法重铬酸钾:水:硫酸=1:2:称取10g重铬酸钾粉末置于500ml烧杯中,加水20ml,尽量使其溶解。然后慢慢注入浓H2SO4180ml,随加随搅拌。冷却后贮于具玻塞的细颈试剂瓶中备用。
9、Fe(II)-2,2‘,2“-三联吡啶在波长522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104L/(mol·cm),用1cm吸收池在该波长处测得透光度为38.5%。试计算铁的浓度为多少 ?
10、紫外分光光度分析得最佳吸光度范围是多少?怎样将吸光度控制在测量误差最小的范围之内?
答:最佳吸光度范围是0.2~0.8
控制办法:
1)控制溶液的浓度;
2)选用适当厚度的比色皿。
11、如何检查比色皿的配对性?
答:将蒸馏水分别注入两个厚度相同的比色皿中,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测定另外一个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射比,重复测定3次, 分别记录数据,判断这两个比色皿是否配对(配对的比色皿透射比差别小于0.5%)。
12、朗伯-比尔定律的使用条件
答:1).必须使用单色光为入射光;
2).溶液为稀溶液
13、什么东西适合用紫外来分析?
1)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有颜色,或者加入显色剂后能显色的化合物。
第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4、原子分光光度计仪器的结构:
答:原子分光光度计由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单色器)及检测显示系统四个部分构成。
15、火焰原子化分光光度分析中常用的火焰有哪些?最常用的火焰是什么?
答:空气—乙炔火焰、N2O—乙炔火焰、空气—氢气火焰。最常用的是空气—乙炔火焰,可以测三十多种元素。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特点是:(1)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10 -6~10-14 g;
(2)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1%~5%;
(3) 选择性好,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需样量少、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5) 测定元素多,可测定70多个元素。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测定多元素
17、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分析周期及升温程序包含哪些阶段。
答:分析周期分为进样、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冷却六个阶段。升温程序分为干燥、灰化(去除基体)、原子化、净化(去除残渣) 四个阶段,待测元素在高温下生成基态原子。
18、描述标准加入法的操作过程。
答:取五份体积相同的待测试样溶液,设为A和B1,B2,B3和B4,在B系列中加入一系列的标准溶液,然后分别将A和B稀释到相同体积,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稀释后溶液中所加入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将所得的直线外推与横轴相交,所得的读数取相反数即稀释后待测试样浓度,乘以稀释倍数即待测试样浓度。
19、测定工作曲线时,应先测定浓度最低的标准溶液还是先测定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为什么?
答:应先测定浓度最低的标准溶液。因为高浓度的溶液会给低浓度溶液的测定带来偏差,导致数据的准确度降低。
20、简述空心阴极灯的工作过程。
答:空心阴极灯是一种气体放电管。钨棒构成的阳极和一个圆柱形的空心阴极,空心阴极是由待测元素的纯金属或合金构成,或者由空穴内衬有待测元素的其它金属构成。当在正负电极上施加适当电压(一般为200~500伏)时,在正负电极之间便开始放电,这时,电子从阴极内壁射出,经电场加速后向阳极运动。电子在由阴极射向阳极的过程中,与载气(惰性气体)原子碰撞使其电离成为阳离子。带正电荷的惰性气体离子在电场加速下,以很快的速度轰击阴极表面,使阴极内壁的待测元素的原子溅射出来,在阴极腔内形成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云。蒸气云中的待测元素的原子再与电子、惰性气体原子、离子发生碰撞而被激发,从而发射出所需频率的光。
2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开机步骤和关机步骤。
答:开机:开主机,开电脑,仪器自检,选择空心阴极灯类型,设置检测条件,设置样品,开排气扇,开空压机,压力要求在0.22~0.26mPa,开乙炔气,调节分压阀压力为0.15~0.17mPa,点火,测定。
关机:测定结束后,关闭乙炔气,关闭空压机(按放水阀),关闭主机,关闭电脑,关闭排气扇。
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来定性分析,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不可以用来定性分析。
23、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优缺点?
标准曲线法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分析。
标准加入法的最大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体影响,但不能消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