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苏教版[001].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结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内容,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理解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角色。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社会责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命观念;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实践,提升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过程;2.掌握实验步骤,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在两种作用中的变化。
难点:1.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2.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解决办法:1.通过讲解、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2.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合作探究能力;3.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4.通过多次实验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二氧化碳发生器、集气瓶、石灰水、镊子、滴管、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表、电脑、投影仪。
2.课程平台:苏教版生物教材电子版、教学课件。
3.信息化资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4.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对地球生态如此重要?它们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光合作用
a.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展示光合作用的图示。
b.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以及能量转化过程。
c.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步骤。
d.展示光合作用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呼吸作用
a.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展示呼吸作用的图示。
b.讲解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以及能量转化过程。
c.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吸作用的具体步骤。
d.展示呼吸作用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问: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双边互动(5分钟)
1.教师提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七、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
八、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过程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介绍光合作用如何影响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以及植物在调节气候中的作用。
b.呼吸作用与人体健康:探讨呼吸作用对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性,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c.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析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如沙漠植物、水生植物等。
d.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介绍农业中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如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
2.拓展建议:
a.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b.观看纪录片或科学讲座,深入了解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
c.参观植物园或农业科技园区,实地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设计小实验,如利用石灰水检测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
e.研究当地植物种类,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f.通过互联网资源,查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