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流程(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流程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接 5ml无菌注射器回抽血液药液,回抽后拔出针头
药物的性质:发泡性还是非发泡性药物
评估局部反应:红、肿、热、痛范围,程度
评估
外渗量、外渗原因
用笔标识外渗范围
抬高患肢,避免局部皮肤受压
冰袋冷敷: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外渗
热水袋热敷(温度: 40℃):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
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草酸铂及依托泊苷等药物外
初步处理
渗
冷热敷频率为每次15到20分钟,每日4到6次
必要时可用0.9%NS5ml+地塞米松2.5mg在超出外渗部位0.处进行局部环形封闭,1次/天,连续3天。当外渗区伴有疼痛时利多卡因
根据药物性质使用相应的拮抗剂解毒
进一步处理
做好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
溃疡形成的处理: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
,抬高患肢,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必要时请伤口小组会诊
外科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进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观察、记录
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填写“药物外渗单”要详细描述外渗经过、药物名称、外渗剂量、处理方法、局部皮肤情况、处理后效果
做好记录:外渗药品名、外渗时间、部位‘肿胀范围及外观等
填写报表、讨论上报科室负责人并填写不良事件报表
填写报表、讨论
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