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鼻肠管置管和护理-.ppt

发布:2018-06-06约3.33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注意事项 固定置管人员(可丰富盲插置管经验) 插管时如遇阻力明显增加,不应盲目用力进管; 如果阻力突然消失, 提示管端折返胃腔。 以上二种情况,均应退管至胃(50cm) 刻度处重新进管。 确认导管位置 X线拍片确认管道的位置(金标准) 鼻胃肠管管理 输注营养液的卫生 输注方式的选择:营养泵 防止管道堵塞(脉冲式封管) 防止固定处皮肤损伤 口腔护理 鼻胃肠管管理 妥善固定 ≥75cm依然在十二指肠 管道脱出 鼻胃肠管管理 因鼻肠管的管腔内径细、置管时间长、输注营养液的浓度不定、输注速度慢、鼻饲中自管腔注入的药物碾磨不细、鼻饲后未及时脉冲式冲洗管腔致使药物沉渣积淀于管壁、营养素未调匀等因素有关。 管道堵塞 鼻胃肠管管理 使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入营养液,太慢易堵管,大于50ml/h 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使用固体时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 至少每隔4h用30ml-5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输入前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管道 禁止鼻饲有渣溶液或粥 管道堵塞 预防管道堵塞(建议) 堵管的处理 50ml注射器注入温开水使用压力冲洗+负压抽吸交替进行,同时用手反复捏挤留置鼻空肠管鼻腔外部分,并调整患者的体位 用50ml注射器交替注入温开水及5%碳酸氢钠溶液反复低压冲洗管道,冲管压力由小到大 堵管的处理 三通管接鼻肠管末端,关闭三通管两个通口,反复由主通口抽吸空气形成负压,后由侧通口负压原理吸引可口可乐或碳酸氢钠进入鼻肠管道内,浸泡30分钟后检查是否通畅 三通管的应用 Initial Long Term Replacement EN Delivery Short Term Product Portfolio 产品系列 Presentation Title (Edit on Slide Master) | June 1, 2015 | Confidential, for Internal Use Only Kangaroo肠内营养输注系统包括肠内营养输注泵,带独家冲洗管道功能及中文显示操作简易;经鼻胃(肠)管含重力头带导丝更易置管;胃造瘘管PEG独特鸟笼型内扣设计易于减压易移除。 14 对需要进行营养治疗的病人而言,是否需要用肠内营养的前提就是看病人的胃肠道是否有功能。在这些病人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不足的病人可以通过管饲喂养来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Kangaroo肠内营养输注系统包括肠内营养输注泵,带独家冲洗管道功能及中文显示操作简易;经鼻胃(肠)管含重力头带导丝更易置管;胃造瘘管PEG独特鸟笼型内扣设计易于减压易移除。 鼻肠管的置入方法及护理 营养方式及喂养途径的选择 床旁盲插鼻空肠管指征及禁忌症 置管方法介绍 鼻肠管的管理 常用营养方式 肠内营养(EN) 口服和管饲,首选 生理性途径 肠外营养(PN) 人为的治疗途径 混合营养( PPN+PEN )“全营养” 否 管饲喂养 否 膳食摄入 是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是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肠外营养 管饲喂养适应证 概述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返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宜选择经空肠营养(B级) 胃潴留、连续镇静或肌松、肠道麻痹、急重症胰腺炎病人或需要鼻胃管引流的病人。 中华医学会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2006年5月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 幽门前/后喂养 鼻胃(肠)管 造口管 胃 经皮内窥镜引导 下胃造口管 (PEG) 球囊型胃造口管 (G-Tube) 肠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PEJ) 空肠造口管(Jejunokath) 幽门后营养优点 改善肠内营养耐受性明显降低由胃、食道反流引起的误吸及呕吐 十二指肠喂养刺激胆囊收缩、加速小肠转运,增加胆囊收缩素及胰腺多肽的释放 空肠喂养不刺激胰腺分泌 鼻肠管适应症 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功能受损;吸入风险高的病人 重症病人反复呕吐,误吸返流:鼻胃管46%,小肠内管饲6%;重症病人胃肠动力紊乱:胃食管返流率78% (脑损伤)胃瘫 重症胰腺炎早期 鼻肠管禁忌症 食道静脉曲张 食道出血 严重肠道吸收障碍 肠梗阻 急腹症 鼻肠管置管方法 床旁置管至胃:胃动力好,被动等待过幽门或应用药物促进 主动置管至十二指肠&空肠(盲插) X线透视下 内窥镜引导下 B超引导下 可视 其他 肠管的置管方法 床旁主动置管 置管前的物品准备、患者的准备 置管中的技巧和双人配合方法 置管后的肠管固定和确定方法 置管前的准备 鼻肠管、20ml注射器、听诊器、无菌纱布、石蜡油 物品准备 有无颅内压增高现象,生命体征稳定,吸痰(适应症患者) 患者的准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