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南旧事(五)
三
林家庭院里,花盆里的花都谢了,只有菊花盛开,英姿飒爽。葡萄架下,英子俯在一张小桌上做功课,四岁的小弟弟在小凳上玩积木,妈妈抱着两岁多的小燕燕喂吃的。宋妈从门外进来,走到窗前。
宋妈:林先生,洋车叫来了。
屋内,玻璃窗后边闪出一人,答应了一声。
林先生从北房出,穿过庭院,往门外走去。
小英子:爸爸上哪儿去?
爸爸:去医院。
小英子:去医院?病了么?我怎么不知道?
爸爸:医生让我去检查检查。
小英子:爸爸再见!
爸爸出去了,门外传来了换绿盆的敲盆声和叫喊声。
画外叫喊声:换绿盆儿哎。
妈妈:宋妈,你把台阶上放着的一堆破烂拿去,看有什么能换的。
台阶上放着一堆旧报纸,几双旧皮鞋,两个破铁锅,宋妈过来拿了往外走。
小英子:我也去看看。
妈妈:功课做完了么?
小英子:这就完。
英子继续写了几个字,把课本放到书包里。
胡同里,林家门口。换绿盆的检视着宋妈拿出来的一堆旧货,宋妈挑了四个小板凳。英子和弟弟跳跳蹦蹦地从里面出来。
换绿盆的:再添点,再添点。
宋妈:这么些东西换你四个小凳儿还少?不换了!
换绿盆的:拿去,拿去,换啦。
小英子和弟弟抱了小凳往里走。
院子里。妈妈抱着燕燕站在葡萄架跟前。
英子:妈妈,你看,小板凳。
妈妈:就换这些?
宋妈:还嫌给他的东西少呢。
英子:放下,都放下。
弟弟:宋妈,快坐下,给我们唱“槐树槐”。
宋妈把燕燕从林太太怀里接了过来坐下了,立刻就开唱。
宋妈: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姑娘都来到,就差我的姑娘没有来……
敲门声。
英子:准是爸爸,我去开门。
胡同里,天色苍茫,路灯昏黄。林先生站在门口,背后一辆洋车歇着,洋车夫抬起车杠要走。英子开门走出。
英子:爸爸。
父女俩拉着手进了门,英子把门关上。
屋里。电灯刚亮,爸爸正脱着长褂,不时咳一二声。
妈妈:医生怎么说?
爸爸:要我住一个时期医院。
英子:您吃糖炒栗子么?
爸爸:有粟子了?吃几个。
妈妈:哪天去?
爸爸:考虑考虑,我怕我走了课里的事他们照顾不了。
妈妈:医生让你住院,总有道理,还是住吧。
英子拿了一小碟粟子给爸爸,爸爸抓了几个给她。
英子:我刚才吃了。爸爸,我想看看照像本儿。
爸爸:看吧,在柜子里,注意别弄坏了。
英子到柜前拿了本贴像簿出来,抱在胸前,走出房间。
客厅里。宋妈抱着小燕燕,在膝盖上颠呀颠的,一边唱起了她的歌:“鸡蛋鸡蛋壳——壳儿,里面坐个哥哥儿……”
英子抱了一本照相簿从里屋出来,放到桌上看。小弟弟看到了,跑过来跪到凳子上。
弟弟:我也要看。
英子:可不许你动手。
照像簿上的一张照片:英子和她爸爸妈妈,妈妈抱着小弟弟。
画外,宋妈的歌声继续:“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
英子:这是谁?
弟弟:我!
又一张像片:英子和她爸爸妈妈,英子长大了,弟弟也长大了。
画外,宋妈的歌声继续:“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
弟弟:这是我。
英子:不许动手!
又一张像片:宋妈抱着她的丫头,旁边是她的丈夫和小拴子。
画外,宋妈的歌声继续:“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
英子:宋妈,你快来看,这是谁?
宋妈过来看照像簿。
宋妈:这是你爸爸给俺们照的,那会儿小拴子才六岁,丫头子两岁。
英子:今年呢?
宋妈:今年小拴子跟你一般大,十岁。丫头子跟弟弟同年,四岁了。
英子:干么叹气?
宋妈:快两年不见了。我想他们呐。
英子:写封信叫他们来,不就得了。
宋妈:俺要回老家去啦。
英子:不让你回家。
弟弟:不行。
英子:写封信叫小栓子来我们家。
宋妈:要是小栓子来了,你的新板凳给不给他坐?
弟弟:给啊。
英子:等小栓子来了,跟我一块儿上附小念书好不好?
宋妈:那敢情好,只要你妈妈答应他在这儿住着。
英子:我去说,我妈妈听我的话。
宋妈:小拴子来了,你可别笑他啊,他是乡下人。可土着呢。
英子:我不会的,现在我给你写信吧。
宋妈:念了书多好,看你十岁就会写信,出门丢不了啦。
英子:写些什么?
宋妈:你就写,家里大小可平安?小栓子到野地里放牛要小心,别尽顾下水里玩,丫头子那儿别忘了到时候送钱去,给人家道道乏。拿回去的钱前后快二百块了,后坡的二分地该赎就赎回来,省得老……
英子听着,笔停了,愣愣地望着宋妈。
画外宋妈的声音:……种人家的地。还有,我这儿倒是平安,就是惦记着孩子……
英子的笔放下,宋妈一股劲儿地说着。
宋妈:赶下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