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4.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4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明确政府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发挥好政府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手段开发资源,筹集资金,拉动发展,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推动力有机结合。
坚持深化改革、务求创新的原则。完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突破户籍、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城乡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规划先行,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统领全区总体发展规划,高起点完善经济社会各类分项规划,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绘就全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大蓝图。一是编制和实施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城镇汇聚各种要素的枢纽与孵化器功能,在提升城区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发展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构筑以城区为中心、连接镇村、功能互补的网络型城市框架。城市规划突出齐文化特色,突出城市个性,使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建筑景观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充分发挥城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辐射延伸,力争城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加1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达到6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二是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围绕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优先保证重点发展区域和产业建设用地,引导产业集聚,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适时启动农村宅基地整治,鼓励农民自愿退出空闲宅基地,着力解决“空心村”问题。三是强化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重点抓好示范村居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今后五年,规划并建成城镇安置小区7个,重点抓好凤凰小区、化工区内村庄搬迁、南王镇集中住宅区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容量大、环境好、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居住区。对离城镇较远的村庄,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建设性、整治性或萎缩性管理,通过适当合并自然村,改造旧村庄,拆除空心村,强化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推进农村新居集聚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二)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农业龙头向基地和农户辐射,服务业向生产生活靠拢,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加快构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化工区、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集聚功能,着力推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园区以外突出加工型、带动型、无污染,符合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的项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集中规划,连片开发,不断提升经济实力。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营造良好环境。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抓好齐城农业开发区建设,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优做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城乡就业的重点,完善政策,合理布局,构筑就业容量大、社会功能强的服务业体系,力争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30%。依托丰厚的齐文化资源,大力实施“2312”工程,加快齐文化产业开发,努力构建淄河两岸齐文化产业集聚区。
(三)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网络化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衔接。构建城乡道路交通网。抓好淄江路、102省道改线、张皇路等城乡主干道建设,全面构筑“六纵八横”的城乡交通大框架。抓好农村道路升级改造,增加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打造区内“半小时生活圈”。实施农村村内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每年扶持30-50个村道路硬化、安装路灯,逐步实现全区村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目标。完善城市公交运营体系,新开通4条城区公交线路,形成快捷便利的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城乡“同源一网”供水网。加快实施“引太入辛”工程,争取3年内建成以乡镇供水中心为节点,以区乡村三级供水管道为支线的一体化供水体系,让全区居民全部用上优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