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

发布:2019-04-20约1.01万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注意针灸宜忌 体质不同,针灸治疗后的疼痛反应和得气反应有别。一般体质强壮者,对针石、火焫 的耐受性强,体质弱者,耐受性差;肥胖体质者,多气血迟涩,对针刺反应迟钝,进针宜深,刺激量宜大,多用温针艾灸;瘦长体型者气血滑利,对针刺反应敏感,进针宜浅,刺激量相应宜小,少用温灸。 (三)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促其康复的善后调理十分重要,也属于治疗范畴。 调理时需多方面的措施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兼顾患者的体质特征。如体质偏阳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圆等温热及辛辣之味;体质偏阴者大病初愈,慎食龟鳖、熟地等滋腻之物和五味子、诃子、乌梅等酸涩收敛之品。 六、指导养生 善于养生者,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中医学的养生方法,贯穿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主要有顺时摄养、调摄精神、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调养及运动锻炼等,无论在哪一方面的调摄,都应兼顾体质特征。 例如,在食疗方面,体质偏阳者,进食宜凉而忌热;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寒;形体肥胖者多痰湿,食宜清淡而忌肥甘;胃酸偏多者,则不宜酸咸食品;阴虚之体,饮食宜甘润生津之品,忌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品;阳虚之体宜多食温补之品。 在精神调摄方面,要根据个体体质特征,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如气郁质者,精神多抑郁不爽,神情多愁闷不乐,性格多孤僻内向,多愁善感,气度狭小,故应注意情感上的疏导,消解其不良情绪,以防过极。阳虚质者,精神多萎靡不振,神情偏冷漠,多自卑而缺乏勇气,应帮助其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谢谢聆听!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2.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 体质不仅取决于内脏机能活动的强弱,还有赖于各脏腑机能活动的协调,经络正是这种联系沟通以协调脏腑功能的结构基础。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体质主要通过外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不同的个体,脏腑精气阴阳的盛衰及经络气血的多少不同,表现于外的形体也就有了差异性。 3.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通过经络的转输作用,输布于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成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脏腑精气的盛衰,经络气血的多寡,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质的类型,故精气血是决定人体生理特点和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 总之,脏腑、经络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盛衰,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盈亏都是决定人体体质的重要因素。 体质将脏腑精气阴阳之偏倾通过形态、功能、心理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实际上就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固有素质的总体体现,是因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个体特征。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 先天禀赋,是指子代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包括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父母生育的年龄,以及在母体内孕育过程中母亲是否注意养胎和妊娠期疾病所给予的一切影响。 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变化,男女体质的形成和演变,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青春期,是体质渐趋成熟、定型的阶段,体质基本定型于青春期之末。 ②青春期到35岁左右,女性的体质常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且多半是转向病理性体质,出现一些病态。相对而言,男性这一时期的变化不很显著。 ③35岁至更年期以前的男女,均处于壮年阶段,体质变化大多数较为平缓。 ④50岁上下的妇女和55~60岁左右的男子进入了更年期,因天癸渐竭,精血衰减,体质也发生显著变化。 ⑤更年期以后的老年阶段,男女体质日渐虚性化,常以虚为主,兼夹痰瘀。 (三)性别差异 人类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可分为男性体质与女性体质两大类。 由于男女在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构等方面的差别,相应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也就有异,因而体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为阳,女为阴。 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魁梧,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苗条,性格多内向,喜静,细腻,多愁善感。 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