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中医外科疾病病因病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目的] 1. 掌握外科病因致病的特点。 2. 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病机。 [教学重点] 1.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邪毒。 2. 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 [教学内容] 1.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痰饮瘀血,感受特殊之毒。 2. 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气血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脏腑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 第一节 致病因素 一、外感六淫邪毒 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例表] * 1.风:多发于春季,多为阳证,善行数变,发病迅速;且燥烈上行,多侵犯人体上部。 2.寒:多发于冬季,多为阴证,可致局部气血凝滞,血脉阻塞。 3.暑:多发于夏季,多为阳证,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甚则腐等特征。 4.湿:多兼夹热邪,发病部位趋下。 5.燥:多发于秋季,初秋风热过盛,多病温燥;深秋初凉,多病凉燥。易伤人体阴液,侵犯皮肤。 6.火:火为阳邪,发病多为阳证,发展迅速,来势凶猛,疼痛剧烈。 注:由于风寒暑湿燥均可化热生火,所有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常见。 “痈疽原是火毒生” 二、情志内伤 情志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七情。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其患部大多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 瘰疬、乳痈、瘿病、乳岩、失荣的发病,均由于情志忧思恚怒所致,气郁、火郁、肝脾气逆、痰阻、脏腑失和而引起。 * 三、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内痔的发生,也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有关。皮肤病中的粉刺、酒皶鼻与过食醇酒炙煿、辛辣刺激之品有关。 * 四、外来伤害 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冻伤等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气血凝滞,热胜肉腐等,而发生瘀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破伤风、手足疔疮、脱疽等。 * 五、劳伤虚损 劳作、思虑、房事过度,导致脏腑气血损伤,阴阳失调,正气亏损而发病。 * 六、痰饮瘀血 痰饮:多凝聚于肌肉、经络、骨节之间,形成有形之痰。致病特点: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等。 瘀血:各种原因造成瘀血,其致病范围广,存在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七、感受特殊之毒 特殊之毒除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外,尚有疫毒。所引起的疾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虫咬皮炎、漆疮及某些皮肤病。 * 第二节 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邪盛正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发生疾病总的来说是人体阴阳失调。 * 一、邪正盛衰:是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 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临床多为阳证、实证,发展顺利,预后良好。 正气不足则发为阴证、虚症,病情迁延难愈。 正虚邪实或正虚邪恋易使病情发生逆变,预后不良。 二、气血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 气血凝滞局部可出现疼痛,肿胀、结节、肿块、出血等。 气血盛 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 不一定发病 患外科疮疡易于起发、溃破,易于生肌长肉而愈合。 气血虚 易发病 气虚难于起发、破溃。 血虚难以生肌收口。 * 三、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总的外科疾病发病机理之一,同时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使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 * 四、脏腑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有机体,有诸于内必形诸外,外科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外科疾病的“五善”、“七恶”就是将脏腑受害与否,作为判断外科疾病预后好坏的重要依据。 * 总之,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它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调等,虽是总的发病机理,但概括而言脱离不了阴阳的平衡失调或偏胜,因为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血、脏腑、经络均是寓于阴阳之中。 * 1. 六淫邪毒引起外科疾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2. 情志内伤与外科疾病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3.气血盛衰与否及脏腑功能状况对外科疾病预后 有什么关系? 4. 外科总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5. 什么是“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 思考题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