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单片机片内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发布:2017-02-15约5.16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80C51单片机片内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2章 80C51单片机片内结构和工作原理 80C51系列单片机分类 2.1 片内结构和引脚功能 2.1.1 片内结构 2.1.2 引脚功能 ⒋ I/O线 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 P0 、P1 、P2 、P3口,共32个引脚。 2.2 存储空间配置和功能 80C51的存储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存储空间,分别是: 80C51存储空间配置图 2.2.1 程序存储器(ROM) 地址范围:0000H~FFFFH,共64KB。其中: 低段4KB:0000H~0FFFH 80C51和87C51在片内,80C31在片外。 高段60KB:1000H~FFFFH。在片外。 读写ROM用MOVC指令,控制信号是PSEN和EA。 读ROM是以程序计数器PC作为16位地址指针,依次读相应地址ROM中的指令和数据,每读一个字节,PC+1→PC,这是CPU自动形成的。但是有些指令有修改PC的功能,例如转移类指令和MOVC指令,CPU将按修改后PC的16位地址读ROM。 2.2.2 外部数据存储器(外RAM) 地址范围:0000H~FFFFH 共64KB。 2.2.3 内部数据存储器(内RAM) 从广义上讲,80C51内RAM(128B)和特殊功能寄存器(128B)均属于片内RAM空间,读写指令均用MOV指令。但为加以区别,内RAM通常指00H~7FH的低128B空间。 80C51内RAM结构图,它又可以分成三个物理空间: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和数据缓冲区。 作用: ⒉ 位寻址区 ⑴地址: 从20H~2FH共16字节(Byte,缩写为英文大写字母B)属位寻址区。每B有8位(bit,缩写为小写b),共128位,每一位均有一个位地址,可位寻址、位操作。所谓位寻址位操作是指按位地址对该位进行置1、清0、求反或判转。 ⑵用途: 存放各种标志位信息和位数据。 ⑶注意事项: 位地址与字节地址两者编址相同,容易混淆。区分方法:位操作指令中的地址是位地址;字节操作指令中的地址是字节地址。 位寻址区的位地址映象表 ⒊ 数据缓冲区 内RAM中30H~7FH为数据缓冲区,属内RAM,用于存放各种数据和中间结果,起到数据缓冲的作用。 2.2.4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一)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二)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三) ⑶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PSW也称为标志寄存器,存放各有关标志。其结构和定义如下: ③ RS1、RS0 — 工作寄存器区选择控制位。 RS1、RS0 = 00 —— 0区(00H~07H) RS1、RS0 = 01 —— 1区(08H~0FH) RS1、RS0 = 10 —— 2区(10H~17H) RS1、RS0 = 11 —— 3区(18H~1FH) ⑷ 数据指针DPTR ⑶ 执行调用子程序或发生中断时,CPU会自动将当前 PC值压入堆栈,将子程序入口地址或中断入口地址装入PC;子程序返回或中断返回时,恢复原有被压入堆栈的PC值,继续执行原顺序程序指令。 ※ 在并行扩展外存储器或I/O口情况下, P0口用于低8位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分时传送) P2口用于高8位地址总线, P3口常用于第二功能, 用户能使用的I/O口只有P1口和未用作第二功能 的部分P3口端线。 2.4 时钟和时序 ⒈ 时钟电路 ⒉ 时钟周期和机器周期 80C51单片机工作的基本定时单位,简称机周。 80C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共有四种: ⑴ 复位方式; ⑵ 程序执行方式; ⑶ 低功耗方式; ⑷ 片内ROM编程(包括校验)方式。 ⒉ 复位电路 ⒊ 复位后CPU状态 2.5.2 低功耗工作方式 ⑴ 待机(休闲)方式(Idle) ⑵ 掉电保护方式(Power Down)。 两种低功耗工作方式由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确定。 其中: SMOD:波特率倍增位(在串行通信中使用) GF1、GF0:通用标志位 PD:掉电方式控制位, PD=1,进入掉电工作方式; IDL:待机(休闲)方式控制位, IDL=1,进入待机工作方式。 ⒈ 待机(休闲)方式 ⑶ 待机(休闲)状态退出 ①产生中断; ②复位。 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