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卦第三十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明 夷 卦 第 三 十 六 (下離火 上坤地 - 地火明夷卦)
明夷,利艱貞。
【語譯】
明夷卦下離明、上坤地,為明入地中之象,故有光明殞滅之意。施於人事,則為暗主在上,明臣在下,而不敢顯其明智之謂也。故當明夷之時,利於以艱困自處,不輕易用事,並能謹守正道,以避小人之害也。
◎夷,傷也。
【先哲釋義】
1 . 鄭玄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幹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2 . 程頤曰:明夷,日入於地中,明傷而昏暗,為暗君在上,明者見傷之時也。君子當明夷之時,利在知艱難而不失其貞正也。
3 . 朱熹曰:為卦下離上坤,日入地中,明而見傷之象,故為「明夷」。又其上六為暗之主,六五近之,故利於艱難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4 . 李士鉁曰:艱所以晦其明,貞所以正其志,處明夷之道也。不晦其明則亡身矣,不正其志則失道矣,「艱貞」所以明而不夷也。
5 . 劉沅曰:日入地中,非有傷也,為其光為地掩,聖人藉以明有德者見蔽害之象。晉卦為明君在上,群臣並進。明夷卦則為暗君在上,明者見傷之時。
6 . 單渢曰:天下明夷之時,君子不敢忘忽艱貞,處之以艱,則能藏其明,守之以貞,則能使明不息。
7 . 序卦傳: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語譯】
彖傳曰:明夷卦下離明、上坤地,明入地中為其卦象。離在內為文明,坤在外為柔順,文王用此文明而柔順之德,臣事殷紂,遭幽囚羑里而著易,雖蒙大難而無損傷。卦辭「利艱貞」者,乃謂處明夷之世,當晦藏其明智而不用,固守正道以避邪害。猶如紂王囚禁其諸父箕子,使箕子遭遇宗臣之內難,而佯狂為奴,晦明不用,雖僅以身免,終能固守其忠貞之正道。此彖傳舉文王之事釋卦名「明夷」,又舉箕子之事釋卦辭「利艱貞」。
◎以之,用之也。或謂似之也。
【先哲釋義】
1 . 程頤曰:明入於地,其明滅矣,故曰「明夷」。內卦離,文明之象;外卦坤,柔順之象,為人內有文明之德,外能柔順也。昔者文王事紂,蒙犯大難,而內不失其明聖,外足以遠禍患,此文王所用之道也,故曰「文王以之」。。
2 . 程頤又曰:「利艱貞」者,謂能晦藏其明而自守其正也。不晦藏其明則被禍患,不守其正則非賢明箕子。當紂之時,身處國內,切近其難,故曰「內難」。然能晦藏其明而自守其正,此箕子所用之道也,故曰「箕子以之」。
3 . 孔穎達曰:明在地中是晦其明也,既處明夷之世,外晦其明,恐陷於邪道,故利在艱固其貞,不失其正。言所以「利艱貞」者,用晦其明也。
4 . 劉沅曰:光掩而明傷,惟能掩而不傷,則善處明夷者也。晦其明而不息其明,文王蒙羑里之「大難」,而紂莫用其虐;箕子處宗臣之「內難」,雖佯狂而道不與其身俱傷,二聖可為明夷之法。
5 . 楊萬里曰:大難,以天下言;內難,以一家言。紂之難,大能及天下,而不能及文王;內能及一家,而不能及箕子。此用明夷之力也。
6 . 馬振彪曰:文王之明德,夷於羑里,而六十四卦之辭以著;箕子之明哲,夷於囚奴,而洪範、九疇之道以傳。一若天使之夷其明,而無時不明之於大經、大法,更因之而昭垂千古。
7 . 黃壽祺曰:彖傳舉文王之事釋卦名「明夷」,又舉箕子之事釋卦辭「利艱貞」。此兩事與卦旨義甚切合。而箕子之事又與六五爻辭「箕子之明夷」相應。故張載指出:「文王體一卦之用,箕子則有六五一爻之德;文王難在外,而箕子難在內。」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語譯】
大象傳曰:明夷卦下離明、上坤地,故有明入地中之象。明入地中,則光明潛藏,故稱明夷。
君子者觀察明夷卦明入地中,光明潛藏之象,悟知治國理政,統治百姓,當晦藏其明智,則更能彰顯其明智。
【先哲釋義】
1 . 王弼曰:蒞眾而顯明,蔽偽百姓者也。故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藏明於內,乃得明也,顯明於外,巧所辟也。 ◎蔽偽百姓,謂使百姓失其樸質而行其偽詐。
2 . 程頤曰:明所以照,君子無所不照。然用明之過則傷於察,太察則盡事而無含弘之度。故君子觀明入地中之象,於蒞眾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後能容物和眾,眾親而安,是用晦乃所以為明也。
3 . 孔穎達曰:冕旒垂目,黈纊塞耳,無為清靜,民化不欺。若運其聰明,顯其智慧,民即逃其密網,姦詐愈生,藏明用晦,反得其明。 ◎冕旒,音勉流,
指垂在冕前後一串串的珠玉,象徵蔽明也。 ◎黈纊,音投(上)礦,人君以丸形黃棉懸冕兩邊當耳,意不欲妄聞不急之言,象徵蔽聰也。
4 . 呂祖謙曰:明入於地,明本不滅,暫入於地而已。如君子見傷,道不曾滅,此君子養明之道也。
5 . 劉沅曰:明入地中,迹若傷而明實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