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_情感教育》.doc

发布:2019-10-19约6.8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1 - TOC \o 1-3 \h \z \u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 2 -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3 - 1、重形式、轻情感 - 3 - 2、重理性、轻感性 - 4 - 3、重讲练、轻育人 -4- 三、进行情感教育的原因 -5-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 -5-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 - 5 -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 - 6 - 四、情感教育的作用 - 6 - 1、 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 - 6 - 2、 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 - 7 - 3、 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 -7 - 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8 - 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 - 8 - 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的文章。 - 8 - 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的文章。 -9 - 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 - 9- 第二、教学方法方面 - 10 -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 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那么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1、重形式、轻情感 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便是花拳绣腿,形式上搞花样。有人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确,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课堂的形象性、生动性有了极大的扩展。因此,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搞成了教具展示课,播放电影、音乐、胶片等。图像或动态或静态;文字或飞入或翻转,搞得学生眼花缭乱,而教师更多的是充当了解说员、电脑操作员的角色,关注的仅是屏幕,却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语文教学活动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本是诶了提高教学质量,若不能调动学生的感受、体验、不能让他们为作品的情景所吸引、感动,即使形式再热闹非凡,也掩饰不了语文教学的苍白无力。 2、重理性、轻感性 现在学生情感冷漠、想象力贫乏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的语文教师总是按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灌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活动”,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学生围绕着教师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这样的形式,对于课文,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去覆盖学生的反诬,要求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去掌握,以求达到同一认识层次。 3、重讲练、轻育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把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注重讲练,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要求答案的标准和同一,使原本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成为知识训练的工具性学科,忽视了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缺乏人文性、审美性、情感性以及创造性,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的量化,对解题技巧的选择和运用。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讲解训练充斥着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占据着语文教学的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突出的不是人的情感、意志、审美价值,也不是对学生高尚健康情感的熏陶感染。在这种情形下的语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是学生本来丰富活泼的生命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因为护士育人目标而失去教学的制高点,这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则失去了其存在的本真意义。 三、进行情感教育的原因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 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