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纺织品公司数据管理制度.docx
针纺织品公司数据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为规范本针纺织品公司数据管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支持公司业务运营与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业务活动中涉及的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备份及销毁等管理活动。
3.基本原则:遵循合法合规、安全可控、权责明确、价值导向的原则开展数据管理工作。
数据管理职责
1.数据管理小组:由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数据管理战略、方针和政策;审批数据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协调解决跨部门的数据管理重大问题;监督数据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员:各部门指定专人担任数据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录入、审核、维护;配合数据管理小组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和改进工作;及时反馈本部门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数据使用者:公司全体员工为数据使用者,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及相关规定,按照授权范围使用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正确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数据问题及时反馈给数据管理员。
数据标准管理
1.数据标准制定: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及公司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元标准、代码标准、数据格式标准等。确保公司内相同业务概念的数据定义、表示方法一致。
2.数据标准维护:定期对数据标准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变革。当业务流程、系统架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启动数据标准的修订工作。
数据质量管理
1.数据质量要求:数据应具备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来源可靠,采集、录入过程规范,数据更新及时,无重复、错误或缺失的数据。
2.数据质量评估: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数据质量报告,分析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改进措施。
3.数据质量改进:针对数据质量评估发现的问题,制定数据质量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持续优化数据管理流程,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安全策略:制定数据安全策略,明确数据安全目标、原则和措施。采取技术、管理和物理等多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泄露和破坏。
2.数据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业务需求,授予相应的数据访问权限。采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访问审计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方式。
4.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安全场所。建立数据恢复机制,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5.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数据安全事件的报告、响应、处置流程。定期组织数据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数据安全事件的能力。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1.数据收集: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范围、来源和方法。确保收集的数据符合数据标准和质量要求,避免重复收集和无效数据的产生。
2.数据存储: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介质和存储方式,建立数据存储架构。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便于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遵循数据处理规范和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处理的质量。
4.数据使用:数据使用者应按照授权范围和使用目的使用数据,不得擅自将数据用于其他目的或泄露给第三方。在使用数据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5.数据共享: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应遵循相关规定,明确共享的数据范围、方式和权限。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应签订数据共享协议,明确双方的数据安全责任和义务。
6.数据归档:对已完成业务使命或长期不使用的数据进行归档处理。归档数据应存储在专门的存储介质中,并建立数据归档目录和索引,便于数据的查询和恢复。
7.数据销毁:对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数据,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销毁。销毁数据时,应确保数据无法被恢复,防止数据泄露。
数据管理监督与考核
1.监督机制:数据管理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
2.考核机制:建立数据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将数据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范围。对数据管理工作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数据管理制度、造成数据安全事故或数据质量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处罚。
附则
1.本制度由数据管理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