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成考高起点历史复习资料汇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治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 5、元朝的行省制度。 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 (二)政治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 3、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4、秦朝:郡县制度。 5、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1)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 “刺史”“州牧”。 (2)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 (3)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6、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府兵、募兵)。 (三)改革及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 (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2)鲁国“初税亩”; (3)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 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 3、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及影响)。 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四)中国古代“治世” 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 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 3、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五)动乱及起义 1、“国人暴动”: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 2、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 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 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 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 (六)疆域 1、秦朝的疆域。 2、唐朝的疆域。 3、清朝的疆域。 国睿教育 经济 (一)经济制度及赋税制度: 1、井田制: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 2、由公田到私田: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3、西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人头税的开始)。 4、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实行。 5、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两税法。 6、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7、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 8、康熙“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9、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二)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 (1)农作物: ①商周时期:“五谷”; ②两汉时期:稻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③茶叶在唐代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④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水稻良种占城稻; ⑤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⑥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2)工具: ①商周时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③两汉时期:铁农具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 ④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灌溉; ⑤唐朝时期: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⑥北宋时期:尖头犁铧、人力操作的踏犁。 (3)耕作技术: ①商周时期:粪肥、草木灰、绿肥;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犁耕并推广(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两汉时期:耕犁装犁壁翻土碎土,早欧洲千年;西汉赵过发明播种耧车;二牛抬杆的牛耕法推广; ④唐朝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4)水利工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桔槔(中原)芍陂(楚孙叔敖)都江郾(战国秦李冰)郑国渠(战国); ②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灌溉渠;江淮江汉陂池;东南排水筑堤;西北坎儿井; ③隋朝时期用运河灌溉; ④唐朝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工程。 2、手工业 (1)青铜铸造: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2)冶铁业: ①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②西汉:煤成为冶铁燃料、淬火技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