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导向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天津市津南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导向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以天津市津南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孟丽丽 苏碧珺 李凯 李霖
摘要:本文以生态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破解城市环境问题为目标,阐述了绿地系统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的原理,总结了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的绿地规划应对,包括垂直冬季主导风向以防风,平行于夏季主导
风向和布局楔形绿地引风入城;变单一绿地结构为复层绿地结构以降温;规定居住区公园规模以防灾;明
确生态保护区、提高斑块连接度、构建生态廊道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导向的绿地系统规
划策略,包括构建完整的城乡一体的绿地空间网络、明确绿地空间要素,并对各类绿地提出控制导引,提
高规划的可实施性。最后以天津市津南区绿地系统规划为实例,分析现状城乡绿地生态特征及问题,明确
绿地空间构建的关键要素,引用生态导向规划理论,提出了针对规划区的绿地规划策略,并定量评价规划
生态效应,检验规划效果。
关键词:生态导向,规划策略,规划评价
一、背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短短的30 多年时间内城市化水平由1979
年的20%提高到了2011 年的50%,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气候极端变化、灾害频发、生物
多样性锐减、水污染加重等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凸显。运用生态学思想、原理来解决城市环
境问题已在城市规划领域达成共识。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自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对城市的环境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国外运用生态理念主导的绿地规划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和
实践。1880 年,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大师Olmsted 代表作--被誉为蓝宝石项链的波士顿绿地系
统,充分体现了早期生态理念,即维护、发展和恢复自然生态景观系统,以抗衡日益扩展的
城市增长。1981 年北美景观生态学家 Foster 建立的“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和一些经验
性的生态绿地设计原则对于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起了主要作用。
目前国内的绿地系统规划呈现两个方向,其一是以建设用地为主,在满足建设用地布局
的条件下,呈现“见缝插绿”式的规划,缺少绿地生态功能的系统考虑;另一个方向即是“反
1
规划”,将绿地视为生态基础设施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建立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
综合解决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问题。
在建设用地主导的绿地系统规划中,绿地多被挤到孤立的角落,导致绿地空间布局分散、
规模不足、生态功能发挥受限。然而用非建设用地来主导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思想即“反规
划”理念并不被大多数城市所认可,难以发挥较大作用。如何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成形的情
况下,合理引导城市绿地布局,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破解城市环境恶化难题,建构城市绿
地生态系统格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生态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2.1 生态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的内涵
2.1.1 生态导向的缘起
“生态导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美国学者霍蔡夫斯基(Honachefsky) 1999 年提出的,他
认为美国城市的无序蔓延及其对生志环境的破坏等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将土地的潜在经济价
值置于生态过程之前所致,因此强调应将区域生态价值和服务功能与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相结
合,提出“生态化”的思想。这一思想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并开始从“生态优
化”所强调的单纯“保护”向利用生态来引导区域开发的“生态导向”思想方向发展。
2.1.2 生态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内涵
绿地作为城市的一个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合理发展空间结构,不同的绿地规模和格局
可能导致不同的绿地功能发挥。相关研究表明,在绿化二维指标相近时,不同的城市绿地结
构和布局会产生不同的绿地功能。当绿地覆盖率小于40%-60%时,绿地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
[1]
更显示其重要性 。生态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本质即是以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基础,
以绿地规划布局来保护城市敏感的生态环境要素,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破解城
市生态环境恶化难题,实现城市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探析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气候调节和稳定、灾害的减缓、气体和
水的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大方面 (表1)。
表1:绿地生态功能表
生态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