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doc

发布:2015-08-24约3.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职业暴露 】 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在从事HIV/AIDs、HBV、HCV 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过程中暴露于HIV、HBV、HCV 等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的情况。 【HIV 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 感染者或者AIDs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HIV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 感染的情况。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标准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或操作会产生气溶胶的情形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 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 伤。 (四)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 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特别提示】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封闭利器盒时双手不得接触利器盒警戒线以下的位臵。提取利器盒时利器盒不得靠近工作者自己的身体。 二、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一)保持镇静,迅速脱去手套。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暴露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暴露的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以离心方向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充分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 盐水冲洗干净。 三、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院内报告: 工作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即刻按上述紧急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验证是否职业暴露及核实操作的规范性,及时填写《禄丰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报告表》交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负责启动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程序。 四、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工作的启动及流程 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初步评估为职业暴露,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报告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组长并召集评估组成员,共同对暴露者进行评估确认是否为职业暴露并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职 业 暴 露 评 估 组 医务科 护理部 院感科 收集并评估暴露源的基本情况,验证暴露者操作的规范性 确定职业暴露、评估暴露级别、决定用药方案、报告疾控中心、建立专项档案 保健科 提供被暴露者的相关抗原、抗体及体检资料 检验科 配合进行相关抗原、抗体的检测 所在科室 安抚被暴露者,配合进行调查 院感科→ (一)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于污染血后的风险评估: 1、工作人员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后无反应,HbsAb(-)(HBsAb10mIu/ml)的情形: 暴露源(病人、致损伤物) HBsAg(+) HBsAg(-) 暴露者(工作人员) ①24 小时内立即接种HBIG0.06ml/kg, ②完成乙肝疫苗接种(0、1、6 月); ③病人如有黄疸,一月后复种HBIG; ④定期追踪(2、6、12 周、半年及以上) ①完成乙肝疫苗接种 ②定期追踪 2、工作人员接种过乙肝疫苗或HbsAb(+)(HBsAb10mIu/ml)的情形: 暴露源(病人、致损伤物) HBsAg(+) HBsAg(-) 暴露者(工作人员) ①24 小时内立即接种HBIG0.06ml/kg;②定期追踪 定期追踪 (二)工作人员发生HIV 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1、 HIV 暴露级别的评估和确定 暴露级别评估 一级暴露 二级暴露 三级暴露 暴露源 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为暴露源刺伤或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