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电大《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

发布:2016-01-13约8.92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务员考试 小城镇建设作业1 1、什么是小城镇? 答:(参阅教材P1~2) 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 当今社会,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乡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2、小城镇分为哪些类型? 答:(参阅教材P2~3) ⑴依照行政建制,可以把小城镇分为: ①行署驻地;②县城;③县以下建制镇;④集镇。 ⑵依照小城镇形成的原因,可以把小城镇分为: ①由于经济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②由于交通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③由于自然资源利用而形成的小城镇;④由于政治与军事原因、名胜古迹和名人等特殊原因而形成的小城镇。 ⑶按职能特征,可以把小城镇分为: ①工矿城镇;②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③旅游城镇;④卫星城镇。 3、简要说明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答:(参阅教材P3~6) ⑴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⑵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 ⑶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4、简要说明小城镇的功能。 答:(参阅教材P6~8) ⑴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 ⑵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 ⑶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⑷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5、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小城镇的发展确定的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参阅教材P12~14) ⑴尊重规律,循序渐进; 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⑷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发展小城镇除了遵守以上原则外,在制定规划和具体建设工程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①尊重和运用市场机制;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健全机制,壮大队伍,依法管理;④认真抓好试点和示范镇建设。 6、简要说明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理论。 答:(参阅教材P30~33) ⑴小城镇道路理论:费孝通把小城镇界定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小城镇建设就意味着强调农村的城镇化。 ⑵小城镇发展动力论:费孝通指出,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农村工业化,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⑶人口流动论:“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井”是人口流动的两种形式,应该作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两条具体途径来进行研究。 ⑷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 ⑸经济区位论:费孝通指出,经海里发展具有地理上的区域基础。 7、根据费孝通的理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答:(参阅教材P31) 关于小城镇的发展动力问题,费孝通指出,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农村工业化,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⑴小城镇发展能够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 ⑵发展乡镇工业是中国工业的特殊道路; ⑶费孝通主张发展农村特色工业; ⑷费孝通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发展系统的思想。 8、浏览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网站,查阅3~5篇文献,将其主要观点作一记录。 答:请各位学员独立完成。 小城镇建设作业2 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 答:(参阅教材P43~44) 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 ⑴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⑵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 ⑶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 ⑷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 ⑸小城镇建设与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 答:(参阅教材P45~46) 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①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②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 ⑵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 ⑶城乡隔离壁垒的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 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参阅教材P46~48) ⑴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 ⑵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 ⑶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 ⑷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参阅教材P49~51) ⑴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⑵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