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因素涉及面广,主要表现在资本、人员、技术装备、产品品种、资源等方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有色金属原料对进口依赖程度大 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二,排在美国之后,但我们的资源结构不合理,铜、铝原料30-40%依赖进口。氧化铝和铜精矿是生产铝、铜的主要原料,“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建设了山西铝厂、平果铝厂、中州铝厂和德兴铜矿三期、安庆铜矿等一批矿山项目,但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氧化铝和铜精矿的自给率只有60%和50%,其余部分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冶炼原料的自给率不断降低,骨干矿山的基础作用正在消失。多年来有色金属上下游生产能力之间的“倒宝塔”现象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加剧。由于建设国内氧化铝和铜精矿项目资源条件不理想、投资大、工期长、效益低,自给率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另外,有色金属总公司管辖的60多家矿山半数以上已经进入末期开采阶段,可以利用的矿量很有限,而等待开发的新矿大多地处边缘,开发难度大、工艺复杂、品位低,以及各地疯狂的民采使矿资源遭受破坏。因此,“九五”、“十五”期间发展氧化铝和铜精矿的生产将是有色金属工业的一项主要任务。 2、成本不断上升 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费用的提高,使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仅电力一项,1996年有色金属总公司系统因电价上涨多支出12.5亿元以上。 3、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地方小冶炼厂、小加工厂重复建设严重 有色金属工业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同时,也由于行业宏观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想象十分严重。到目前为止,全国铜铝加工厂多达1400多家,5万吨以上规模的仅有4家;小规模的铜、铝、铅、锌冶炼厂多达几百家。这些小规模的加工厂、冶炼厂技术起点低,装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4、新建项目债务重、经济效益不好 自“七五”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在铜金属方面,先后建设了德兴铜矿三期、武山铜矿、安庆铜矿等;在铝金属方面,先后建设了山西铝厂、苹果铝厂一期、中州铝厂一期、西南铝加工厂、青海铝厂二期等;在铅锌金属方面,建设了西北铅锌冶炼厂、韶关冶炼厂等一批大型项目,为有色金属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靠高利率贷款建设起来的,非债务性资金占的比例很小,项目资本结构不合理,加上相当一部分是矿山项目,投资大、达产难、效益低。项目建成后,大部分出现亏损,无力还贷,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有的项目如中州铝厂等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了100%。 5、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经济指标不高 在矿山方面,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多属中小型,以坑采为主的占90%左右,采矿方法落后,效率低。全国铜、铅、锌矿山劳动生产率为500吨/人年,仅为国外的1/12;在冶炼方面,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从采矿到冶炼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0-35%,是国外的1/2左右;在加工方面,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水平低,质量不高,综合成材率仅为60%,较国外低20%。 6、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改革开放前,国家把有色金属视为战略物资,在安排建设时都把原料和加工企业分开,即矿山和冶炼厂分开、冶炼厂和加工厂分开,而且有的厂还远离城市进入山沟。尽管后来也发展了一些联合企业,但数量很小。这种分离结构进入市场时就带来了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弊端。 同时,有色金属产品结构也不合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只生产原料而没有生产效益好的有色金属的延伸产品或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这带来的结构是,第一是企业效益差、第二是由于产品单一而整体效益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原料价格影响大,回旋余地小。 此外,结构不合理在有色金属工业中表现相当突出。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提供的数据,全国铜加工生产能力当时已经达到252.8万吨,铝加工生产能力达到342.7万吨,而实际产量只分别达到157万吨和174万吨,生产能力仅发挥了62%和50%,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资源和资金浪费严重。有色金属行业热点及焦点问题1贸易摩擦困扰行业发展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高附加值的铜管材和铝型材、铝板带、产品出口量迅速增加,受到了国外用户的欢迎。同时一些国家趁国际金融危机之际,滥用世贸规则,对我国铜铝材产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近年来,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之多、时间之频繁、涉及金额之大、影响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对有色金属行业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2产能过剩,库存过高今年以来,国内氧化铝生产商大力扩产,年内已确认投产的新增产能达到790万吨,未确认的有510万吨,在建但不能投产的约有230万吨。此外,到今年年底,我国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