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常见问题分析.ppt.ppt

发布:2018-06-05约5.05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常见问题分析 概 述 安全有效 一.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二.目的、意义 监控生产工艺 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 质量标准制定前提 一.处方组成固定:药味固定;药量固定 二.原料稳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前,须制定药材和辅料的质量标准 三.制备工艺稳定(中试以上)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质量标准是新药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共包括名称等十余项内容。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现行版)。其内容如下: [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 [处方](处方量应制成1000制剂单位) [制法](关键工艺条件、技术参数) [性状](颜色、性状、剂型、气、味) [鉴别](除经验鉴别外、其他同前) [检查](制剂通则+其他) [浸出物](乙醇、正丁醇、乙醚、氯仿) [指纹图谱](仅对中药注射剂) [含量测定](总成分、单一成分) [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 [注意] [规格] [贮藏] [有效期] 含量测定 一.药味的选定 君药—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贵重药材—防止少投料或不投料(如牛 黄、麝香、西洋参、人参等) 毒性药材—若含量太低无法测定,则应规定限量检查项目(马钱子、生川乌、草乌、斑蝥等) 2.若上述药味无法进行含量测定时,也可依次选择臣药及其它药味进行测定。 3.中西药复方制剂,应有两个含量测定,必需建立西药的含量项。 二.测定成分的选定 测定药味选则以后,还应选定某一成分为定量指标,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测定有效成分:对于有效成分清楚,其药理作用与该味药的主治功能相一致的成分,应作为首选。 2.测定毒性成分:如乌头中所含多种生物碱,可测定总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质控指标之一,保证中药制剂服用安全有效。 3.测定总成分:有效部位或指标性成分类别清楚的,可进行总成分的测定,如总黄酮、总皂甙、总生物碱、总有机酸、总挥发油等。 当复方制剂含量限度低于万分之一时,应增加浸出物测定或再增加一个含测项。 4.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与药理作用和主治功能一致。如山楂在制剂中若以消食健胃为主,则应测定有机酸含量,若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则应测定黄酮类成分。 5.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制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测定指标性成分,指标性成分专属性要强,其含量高低可代表药材在制剂中的量。 (2).测定浸出物 ,溶剂的选择应具针对性,能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一般不采用水和乙醇。因其溶出物量太大,某些原料或工艺的影响难于反映质量的差异。 (3).测定专属性成分 被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味药,若为两味或两味以上药材所共有的成分,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如处方中同时含有黄连、黄柏,最好不选小檗碱作为定量指标。 (4).测定易损成分 如冰片易挥发损失,因此在含有冰片的中药制剂中要测定其含量。 (5). 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如柴胡注射液(蒸馏液)其有效成分不太清楚,但实验证明,在27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吸收度的高低与其蒸馏液浓度呈正比,所以可用276nm的吸收度值(A)来控制其质量。 此外,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三.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1.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质量标准或有关文献,根据处方工艺和剂型特点以及被测成分的性质、干扰成分的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对测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同时要考虑方法的专属性、重现性、稳定性等,强调其方法的适用性。 3.新药研究中应用最大的HPLC、TLCS、GC、UV 四.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1.提取条件的选定 原则—多提有效成分,少提干扰成分样品含量高、测定结果稳定。 正交试验设计 单因素考察 一般要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时间、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