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应用.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AD/CAM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课程:CAM与自动编程姓名:学号:日期:2012年12月CAD/CAM技术概述CAD/CAM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AD 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英文缩写,指计算机辅助设计。狭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采用计算机开展机械产品设计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辅助绘图(Computer Aided Drafting),广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分析、绘图等工作,包括几何建模、装配及干涉分析DFA、制造性分析DM、产品模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等等。CAM即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指计算机辅助制造,狭义上指计算机辅助编程,即一个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Cutter Location Point),包括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工艺处理,即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方案,设计走刀路径等:其次是数学处理,即处理计算刀具路径上全部坐标数据;最后是自动编制出加工程序,即按数控机床配置的数控系统的指令格式编制出全部程序。广义上的CAM则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Computer Aided Program Planning)和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omputer Aided Quality)。CAD/CAM技术的发展CAD/CAM指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集成技术,CAD/CAM将设计和工艺通过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直接面向制造,减少中间环节。上世纪50年代CAD技术处于被动式的图形处理阶段。6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交互技术、分层存储符号的数据结构等新思想被首次提出,从而为CAD/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打下了基础。6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CAD设备。1970年美国Applicon公司第一个推出完整的CAD系统,出现了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商品化系统。到了80年代,CAD/CAM技术迅猛发展,CAD/CAM技术从大中企业向小企业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从用于产品设计发展到用于工程设计和工艺设计。90年代,CAD/CAM技术进入了开放式、标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时期,图形接口、图形功能日趋标准化。我国开展CAD/CAM技术应用工作在上世纪70年代,并不算晚;通过引进,不少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与国外相比也相差不大。但是,国内的CAD/CAM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采用CAD/CAM技术投资大,有较大风险,效益回报有一定的滞后期,所以在原有经济体制下难以推广。在过去,由于条块分割,重复引进,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协作,影响了CAD/CAM技术效益的发挥。另外,人才培养的不足也影响了在我国的发展,福特等企业之所以CAD/CAM技术应用得好,是因为得益于几十年来一直大力开展CAD/CAM应用而积淀下来的宝贵经验以及培养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CAD/CAM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状况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CAD/CAM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早在80年代初,福特公司就着手CAD/CAM系统的规划,建成了以工作站为主体的环形网络系统;1985年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产品设计工作使用图形终端实现;1986年新开发的TAURUS和SABLE轿车,大约70%的外钣金件使用CAD/CAM;90年代初全面实行产品开发的CAD/CAM应用率可达100%。福特公司1990年工作站已达2000台,以FGS工作站(约占70%)和CV工作台(约占18%)为主,其应用软件主要为自行开发的PDGS和CAD/CAM。1993年以后,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C3P(CAD/CAE/CAM/PDM)概念,并决定今后将采用I-DEAS软件作为其主流核心软件。德国各大汽车公司普遍采用CATIA作为其CAD/CAM系统的主导软件。1994年,德国大众集团决定用CATIA和Pro/Engineer作为其将来开发新车型的主导CAD系统。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应用Euclid软件作为CAD/CAM的主导软件,目前已有95%的设计工作量用该软件完成,并开发出很多适合汽车工业需求的模块,如用于干涉检查的Megavision,用于钣金成形分析的OPTRIS等。日本三菱汽车公司1960年从冲模的NC数控加工着手,以CAD/CAE/CAM为动力,对从设计到制作的各项工程踏踏实实地进行了改革,至今,已形成了从车型款式设计到车身组装的新车型开发的完整的CAD/CAE/CAM系统。我国的CAD/CAM工作始于70年代,发展迅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经济效益。少数大型企业,如一汽、二汽等,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CAD/CAM系统,其应用水平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五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