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第二课时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画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读--悟--说--画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无形的风不仅可以听得到,感受得到,还能被我们灵活的双手——
生:画出来
师:对,还能画出来。那风要怎么画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画风》。一起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第十五课《画风》。
二、温故知新
(一)复习旧知
1、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生:记得
师:让我们一起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生:赵小艺你好!陈丹,你好!宋涛,你好!
师:看到大家对他们三个小朋友这么热情,他们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不过他们三个只喜欢和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他们想看看大家第一课时的知识掌握了没有。如果你想和他们当中的某一人交朋友,那就要先过过他们手上的关。谁想来试试?2、自由度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把第一课时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了。老师和三个小朋友都很高兴。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客人,回忆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自由说(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画风)。
师:相机点拨、点评、表扬
板书:赵小艺陈丹宋涛
师:这三个小同学,又是怎样把无形的风画出来的呢?
3、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8),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你们的答案。在读之前,陈老师要提出三个问题,请大家根据问题来默读课文。
出示课件:
1、你喜欢谁的画? 2、 他\她画了什么??3、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生开始默读
师提醒,默读要尽量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师:找到答案了吗?好先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问题同桌先交流交流
同桌交流。
师:有谁喜欢赵小艺的画?
生举手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三幅画,你觉得那幅画是赵小艺的画?
师放大图片。
师:好,请你根据老师跟的问题跟大家说说她画了什么,怎么画风的?
生说。
师板书 旗子飘??风车转
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生指出来。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学生:能!
师:能不能更有自信地说我能!
生:当我们敢于迎接挑战有信心能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十分自信、自豪、肯定,语调应高一点,声音要大一点)谁还能有自信地说下我能?
师:因此当宋涛提出挑战说,谁能画风?赵小艺自信地说——
生:我能~
师:我们的课文是画风,赵小艺画了什么让我们感觉出有风啦?
生:飘、呼呼地转
师: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生:谁喜欢陈丹的画的?
生交流。
师板书
师:能不能加上动作读出有风的感觉?
生:读
师出示宋涛的画
师:谁喜欢宋涛的画?来说一说
生说。
师板书
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这三个小朋友实在是太聪明了。(指板书)红旗飘、小树弯、风车转、雨丝斜,这些情景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被画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画那些与风有关的事物或景物,来间接地表现出风的存在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感受感受三个孩子是怎么画风的?
生:四人一组,分配角色朗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生:小组展示朗读的表现力,由听朗读的同学们评议。
师:相机指导朗读中对人物语气的把握
宋涛:是风,风把--宋涛:谁能画风?(有难为别人、挑战别人的意思)
陈丹:谁也画不出来。(是十分肯定的语气)
赵小艺:我能!(敢于迎接挑战,十分自信、自豪、肯定,语调应高一点,声音要大一点)
我也会画风了。(要用惊喜、兴奋的语气,受到启发,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画风!)
赵小艺:我还能画!(更是非常自信、自豪的语气)
同学四人小组展示。
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这么多?刚刚我们只是读课文的几个段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整篇课文读一读,第一组朗诵旁白。第二组扮演陈丹。第三组赵小艺第四组宋涛。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生:分角色小组朗读
三、驰骋想象动手画风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个小朋友是这样画风的(指板书)。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