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1.doc

发布:2016-11-28约1.04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磁波与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主楼电磁波辐射场强的研究 班 级: 201221 姓 名: 卢日威 张心琪 学 号: 201221 201221 日 期: 2015.5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2.1大尺度路径损耗 4 2.2 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 4 2.2.1自由空间模型 4 2.2.2布灵顿模型 5 2.2.3 EgLi模型 5 2.2.4 Hata-Okumura模型 6 2.3阴影衰落 6 2.4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7 三、实验内容 7 四、数据测量 8 4.1测量环境 8 4.2测量注意事项 14 4.3数据分析 13 4.3.1 主楼1层 13 4.3.2 主楼3层 14 4.3.3 主楼5层 15 4.3.4 主楼7层 16 五、理论分析 19 六.实验总结和结论 20 七、任务分工 21 八、实验心得 21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 研究北邮学6楼电磁波辐射强度的分布规律。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通过实地测量和撰写实验报告,加深对电磁场和电磁波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严谨治学的研究态度,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有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域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限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波、同频干扰。 2.1大尺度路径损耗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还是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使用。对于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 (n依赖于具体的传输环境)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其中,n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公式中的横岗表示给定值d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倍程的直线。n值依赖于特定的传播环境。例如在自由空间,n为2,当有阻挡物时,n比2大。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中值是使实测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输模型。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描述大尺度衰落的模型。 2.2 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 2.2.1自由空间模型 自由空间模型假定发射天线和接收台都处在自由空间。我们所说的自由空间一是指真空,二是指发射天线与接收台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电波传播的物体,电波是以直射线的方式到达移动台的。 自由空间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是: 其中是以为单位的路径损耗,d是以公里为单位的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距离,f是以MHz为单位的移动工作频点或工作频段的频率。 空气的特性近似为真空,因此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距离地面都比较高时,可以近似使用自由空间模型来估计路径损耗。 2.2.2布灵顿模型 布灵顿模型假设发射天线和移动台之间是理想平面大地,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d远大于发射天线的高度ht或移动台的高度hr。 布灵顿模型的出发角度是接收信号来自于电波的直射和一次反射,也被叫做“平面大地模型”。 该模型的路径损耗公式为: 单位: d(km) ht(m)hr(m)Lp(dB) 系统设计时一般把接收机高度按典型值hr=1.5m处理,这时的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 按自由空间模型计算时,距离增加一倍时对应的路径损耗增加6dB,按布灵顿模型计算时,距离增加一倍时对应的路径损耗要增加12dB。 2.2.3 EgLi模型 前述的2个模型都是基于理论计算分析得出的计算公式。EgLi模型则是从大量实测结果中归纳出来的中值预测模型,属于经验模型。 其路径损耗公式为: 单位: d(km) ht(m) hr(m) f(MHz)G(dB) Lp(d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