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济南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背景简介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介绍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图书馆是对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加工、存贮、控制、转化和传递、提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 提供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等多种形式的文献,由于资料太多,本实例只讨论图书部分 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概述 系统目标 系统开发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现行系统调查 可行性研究 建议的新系统 可行性研究 结论 可行性分析——系统目标 在图书馆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等业务部门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书目数据实现标准化; 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的作用,提高藏书利用率; 可通过公共查询系统进行馆藏查询、个人数据查询; 自行办理图书预约、续借手续,自动进行各种统计和计算,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缩短决策周期; 了解图书馆服务的相关信息,加强与读者沟通,还可根据不同授权,检索、利用图书馆光盘镜像服务器提供的中文镜像数据、光盘数据等 系统开发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DBDL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建馆之初,没有独立的馆舍 从建馆到1965年,图书馆用房面积由800平方米增至1100平方米,经费由1.5万元增加到3.5万元 1979年初,馆舍面积增加到1588平方米 1981年,建立新的图书馆,面积为5270平方米 1983年该馆率先实行外借服务100%开架借阅 1986年,开始研制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 1988年1月《整体化图书情报计算机管理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鉴定 系统开发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1989年经费大幅度增加,图书馆藏书达到481082册,其中外文图书79806册,初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点的藏书体系 1993年8月,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大楼建成,馆舍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80万册。馆舍共五层,读者服务区与业务工作区相对分离,便于使用和管理。 学校藏书以专业用书为主,非专业用书为辅。主要收藏动力工程、电力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应用化学工程等学科方面的文献,现藏书56万册。书刊全部开架,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文献管理方式 可行性分析——现行系统调查 图书馆机构设置 图书馆机构设置为九部一室,即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情报部、现代化技术服务部、业务辅导部、教材部、学报编辑部和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59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0人 其组织结构图略 可行性分析——现行系统调查 采编部:负责文献资料的采访、征集、验收、分类、编目、主题标引、加工、整理及文献资料的典藏调配工作 流通部:负责基本书库的组织管理和图书的外借工作。流通部包括社会科学图书借书处(第一借书处)、自然科学借书处(第二借书处) 期刊部:负责报刊的组织管理、阅览服务及文献资料的复印工作。包括中文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中文自然科学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过刊库、复印室 可行性分析——现行系统调查 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的管理及维护,负责磁盘阵列及馆藏电子文献的开发利用,负责图书馆与校园网、国内外网络的互联及管理。 办公室:负责图书馆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办理借阅证、补证手续及收缴图书馆管理押金,负责办理借阅证解挂金、借阅证密码(遗忘)更改、图书遗失赔偿金手续。 业务流程调查 图书馆以文献为主,从供书商处采购来的文献,经过编目、典藏调配进入到流通系统,读者可以借阅 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可概括为文献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可行性分析——现行系统调查 数据流程调查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其它 图书馆 财务处 供书商 读者 图书信息 可行性分析——现行系统调查 根据系统的开发目标,以及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新系统采用微机网络系统 能与校园网联接,将来可以和供书商联接 能够做到业务管理自动化 输入、输出标准化 文献存储高密度化 情报利用大众化。 可行性分析——建议的新系统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国内外是一个技术上成熟的系统,并且有切实的工程技术保证,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人员和资金的保证,因此开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完全可行的 . 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二节 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系统分析——概述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采用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面向用户和结构化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这个模型将尽可能避免使用计算机专业术语,以便双方交流 系统分析——现行系统分析 采购单 编目管理 编目卡片 流通管理 读者借阅 供书商 图书 发货单 采购管理 图书 交接单 图书 分发单 借阅证 借书单 读者 采购管理 订书目录 订购查重 选择图书 打印订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