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复习资料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粉末冶金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a充分发挥粉末冶金少、无切削的工艺特点,保证坯体达到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坯件密度及其分布等三项基本要求。
b合理设计模具的结构和选择模具材料
c注意模具结构的可加工性和模具制造的成本问题,从对模具设计要求和模具加工条件出发,合理提出模具加工的技术要求。
2粉末冶金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
a设计前了解和掌握有关设计资料,作为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
b根据制品图纸设计坯件,选择压机和压制方式,设计模具草图。
c模具材料的选择和要求。
d主要模具零件尺寸的计算方法。
e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及其他加工要求。
3压坯按形状复杂程度可以分为
a具有两个垂直于压制方向的平行平面压坯。
b具有一个或多个平行于压制方向的通孔压坯。
c具有一个外法栏或内法兰的压坯
d沿压制方向截面发生变化的多台阶压坯
e沿压制方向具有斜面和曲面的压坯
4压坯形状的设计从哪些方面考虑。
a从粉末均匀充填有无困难方面来分析。
b从压制有无困难方面来分析。
c从脱模有无困难来分析。
d从压模结构的强度和耐用方面来考虑。
e从能否简化压膜结构和压模制造方面来分析。
f从复杂形状零件可否采用组合成型法来分析。
5压坯设计包括:压坯形状的设计、压坯精度的设计和压坯密度的设计。
6粉末制品压机的选择依据。
a总压制压力。
b脱模压力。
c压机行程。
d其他因素。(压制方式、脱模方式、装粉方式、工作台面尺寸、生产效率和安全装置。)
7压制时压力主要消耗于两个方面:
净压力-----当压坯内各处的压力和密度均匀分布,并且不考虑粉末与模具壁之间的摩擦力和模具变形阻力时,仅仅为了克服粉末体对压制的阻力,也就是粉末体本身变形和致密所需要的力。
外摩擦力:用来克服粉末与模壁之间的摩擦所消耗的力。
脱模压力:将压坯从阴模内脱出时所需要的压力。
中立层:在压制过程中几乎不移动的粉层,是压坯中密度最低的部位。
后层:
压下量
9模瘤-----随着单位压制压力的提高,侧压强也按比例提高。在低速(接近压制终了是)高单位压制压力条件下,塑性金属粉末易与模壁产生粘附现象。
10精整方式:外箍内---轴套外径留有精整余量,内径不留精整余量。
内胀外---轴套外经基本上不留精整余量,内径留精整余量,外径表面挤压是靠内径精整时向外胀来实现的。
11在压制过程中,影响压坯密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较多:除了粉末成分、性能和模具表面质量以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粉末与模壁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压坯密度分布不均匀,它与压制方式有关;二是模腔中的粉末同时受到压缩时,粉末体产生柱式流动,几乎不产生明显的横向流动。
12压制方式:
单向压制:在压制中,只有一方向的模冲对粉末施压,使粉末向另一方向移动。
双向压制:上下模冲对压,使粉末相对于阴模向压坯中部移动。
摩擦芯杆压制:压制时,上模冲强制芯杆一起向下移动,且芯杆下移的速度大于粉末下移的速度。
13粉末在压制过程中的流动方式。
a装粉时,粉末以散状流动方式充填模腔,易产生拱桥现象。
b在压制开始阶段,粉末的拱桥现象被破坏。粉末体产生柱式流动。几乎不产生明显的横向流动。当压坯各截面上粉末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时,先受压缩或压缩程度大的截面上的粉末,会向未受压缩或压缩程度小的截面上产生横向流动。压制时,粉末是否产生横向流动,主要取决于压坯各截面上受压缩程度和模冲形状。
c在压制过程的最后瞬间,压坯中一个横截面上的粉末可能对相邻的截面产生很大的压力,形成滑动面,导致剥落和裂纹。
14不等高压坯的压模设计原理。
粉末填装系数相同或相近。
压制时压缩比相同或相近。
压制速率相同。
15压模归类
压模按压制方式分类:单向压模、双向压模、摩擦芯杆压模、组合压模。
阴模固定方式:固定阴模、浮动阴模
脱模方式:顶出式、拉下式、可拆卸式
自动化程度:手动压模、全自动或半自动压模
同时压制压坯数量:单槽压模、多槽压模
16单向压模:在压制过程中,相对于阴模运动的只有一个模冲。
双向压模:上下模冲相对阴模都有移动,模腔内粉末体受到两个方向的压缩,或下模冲固定不动,由上模冲和阴模对着下模冲做不同距离的移动,实现双向压制。
摩擦芯杆压制:芯杆和上模冲同速同向对着固定的阴模和下模冲移动压缩粉末体,或者是阴模和上模冲同速同向对着固定的芯杆和下模冲运动压缩粉末体。
17浮动阴模的几种形式:弹簧浮动阴模、弹簧稧旁撑式浮动阴模、气压浮动阴模。
18精整的目的:为了矫正制品在烧结中的变形,提高制品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整形的目的:为了获得所要求的烧结体表面形状,而在模具中进行的一种压缩加工。
19正精整:烧结后的制品内径比精整芯杆外径小,其外径比精整阴模内径大。(用上模冲强迫制品进入阴模模腔)
负精整:烧结后的制品内径比精整心杆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