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与单纯子宫肌瘤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与单纯子宫肌瘤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与单纯子宫肌瘤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子宫腺肌症出现漏诊与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病人,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一般情况,并予以术前辅助性检查,对比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结果:给予病人术前诊断检查后,有28例病人已确诊子宫肌腺症,7例病人术前出现误诊,27例病人术前出现漏诊。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子宫腺肌症经常会出现漏诊,而且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会对超声诊断自动腺肌症时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单纯子宫肌瘤;对照研究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属于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性妇科疾病,以生育妇女作为主要患病对象,多见于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的多产女性群体中。近年来,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病人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当机体患上该病症后,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病人会表现出经期增长、经量增多、进行性的痛经以及不孕不育等临床症状,给机体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笔者将62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子宫腺肌症术前漏诊与误诊的主要因素,旨在寻求提升子宫腺肌症整体诊断效率的主要对策,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因此现将研究结果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病人6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且已排除恶性肿瘤、严重性免疫缺陷病例。
1.2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与临床体会对入选病例进行筛选,并选定以下几项因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⑴一般资料。即病人手术史、年龄、既往病史以及病程等;⑵婚育情况与月经情况。即病人的孕次与产次、人流次数、剖腹产次数与顺产次数、初潮年纪等。⑶手术情况。及病人术前诊断的符合率、所选术式等。⑷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即病人是否出现子宫异常增大、痛经或月经异常等症状。⑸实验室内检验情况。对病人血清CA125进行检测,若血清CA125>35l则代表阳性。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病人的一般情况分析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病人的平均年龄约(45.3±8.77)岁,平均孕次约(2.56±1.13)次,平均产次约(1.45±1.31)次。其中,有32例(51.61%)病人为经产妇,有20例(32.26%)病人为初产妇,不孕产妇有10例(16.13%)。22例(35.48%)产妇曾有剖腹产史。有28例病人已确诊子宫肌腺症,7例病人术前出现误诊,27例病人术前出现漏诊,误诊病例与漏诊病例的一般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2病人的临床表现分析
有52例(83.87%)子宫异常增大病例,31例(50.00%)痛经病例,27例(43.55%)月经异常病例。28例确诊子宫肌腺症病例、7例误诊病例、27例漏诊病例的痛经情况、月经改变情况、子宫增大等方面的比较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但是,合并子宫肌瘤发生几率方面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病人的临床表现 (n%)
临床表现 例数(n) 确诊病例(28例) 误诊病例(7例) 漏诊病例(27例) 继发性的痛经 5 3(60.00) 0(0.00) 2(40.00) 原发性的痛经 25 11(35.48) 7(22.58) 13(41.94) 合并子宫肌瘤 7 2(28.57) 1(14.29) 4(57.14) 子宫增大 16 9(56.25) 2(12.50) 5(31.25) 月经改变 9 5(55.56) 0(0.00) 4(44.44) 2.3病人术前辅助性检查结果
所有病人术前均接受B超诊断与超声诊断,其中B超诊断的符合率高达50.00%(31/62)。而28例确诊子宫肌腺症病例、7例误诊病例、27例漏诊病例中,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别是92.86%(26/28)、0.00%(0/7)、7.41%(2/27),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合并子宫肌瘤发生几率与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3.讨论
对于子宫腺肌症病人的诱发因素,临床医学界普遍认为与子宫内膜入侵子宫肌层有直接关系。王全江[2]等人认为,子宫内膜和肌层间明显缺少粘膜下层,以至于无法有效抑制反向粘膜的生长。加之手术操作多在宫腔内进行,可能会对浅肌层及子宫内膜造成损伤,以至于炎性疾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