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孝敬父母教案.doc

发布:2017-02-04约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站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应该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努力跨越代沟。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观察,感悟的能力,辨证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理解代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学会努力跨越代沟。 教学重难点:努力跨越代沟。 教学过程 (一)问卷导入法:让学生就问卷上的题目对父母进行了解。 引入: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让我们享尽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爸爸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母爱最无私,父爱如山。那作为子女的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呢?(ppt1)你对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了解多少呢?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有多了解我们的爸爸妈妈吧!(ppt2) (二)新课内容 1、我们应该尊重父母 师:老师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同学这么了解自己的父母,那在同学们的眼中,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前面我们讲过,人无完人,所以谁都有缺点,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优点,那我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ppt3)(如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快、遇到任何事情都考虑周全,心灵手巧……)(如:生活中的小错误……) 师小结:人无完人,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理解,同时爸爸妈妈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尊重他们(超链接) 师:孝敬父母就得得尊重父母,那是不是尊重父母就是孝敬父母?(不是)那究竟什么是孝?(ppt4)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从孝字的字形结构上说,土+子+/:提醒世人不要让老子埋在土下面时再尽孝。行孝不能等下辈子。 2、我们要孝敬父母 师: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责任 。 可见孝敬长辈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之所指是发于心灵的一种情感,是一种真实的仰望、尊重、爱戴。 “顺”之所指是显于行为的一种顺服,是一种表面的谦恭、温柔、驯良。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当长辈让我们去做一件我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有时候我们会顺服,但顺服不代表我们愿意这样做,我们知道我们心里并不接受,并非心甘情愿。 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第二:孝敬父母应该有: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孝敬父母要付出代价,但收获的是甜蜜 过渡:看来我们班有很多懂得孝敬父母的同学,这点让老师觉得特骄傲,但是我们在长大,我们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求时尚、自由,不愿受到父母的管束。可是,我们的许多做法父母不喜欢,他们的想法我们也不理解。我们与父母之间越来越有障碍、越来越有距离了。于是代沟出现了。所以孝敬父母还需要我们努力跨越代沟,要跨越代沟就必须知道代沟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他的形成原因 3、需努力跨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