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政最伦理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行政伦理学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行政伦理建设的意义,了解行政伦理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探索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行政伦理问题的原因,行政伦理建设的对策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行政伦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行政伦理的含义
国外行政伦理学研究,早在十九世纪行政学初创阶段,就已经提出。1949年,莫斯顿·马克斯出版了《行政伦理学与法律规则》,呼吁建立系统的“行政伦理学”。20世纪70年代,美国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立。影响最大的是特里·库柏的《行政伦理学手册》和《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1978年,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了《美国政府伦理法》,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美国行政部门雇员伦理行为标准》。美国国防部在1987年就颁布了长达4万字的《美国国防部人员行为准则》。在国际范围内,1998年经合组织理事会通过《改善行政伦理行为建议书》。
行政伦理是行政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界的研究日益兴盛。国内学界对于行政伦理概念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从动态过程的视角,?认为行政伦理“渗透在行政、公共行政与政府过程的方方面面。”二是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行政伦理,认为行政伦理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三是从内涵与外延的方面界定行政伦理,就内涵而言,“特定的利益关系是行政伦理的本质所在,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伦理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就其外延而言,包括了公务员的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公共组织伦理和公共政策伦理。
行政伦理指行政工作者在行使职权、履行职务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
行政伦理学是以行政伦理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学科。内容包括行政伦理问题、行政伦理规范、行政伦理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二、行政伦理的重要性(讨论)
行政工作人员的道德状况对全社会道德状况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伦理状况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道德风尚的好坏。
(1)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具有示范作用。
(2)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起着道德情感传递作用。
(3)可以防范社会上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行政伦理状况的好坏也关系到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建设。
(1)较高的行政伦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进行科学的经济决策的重要前提。
(2)行政伦理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质量,从而对经济建设产生影响。
3、对社会安定的影响
(1)如果法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尽职尽责,违法犯罪分子就不敢嚣张,社会治安就会好转。相反,以权谋私甚至官匪勾结,治安必然恶化。
(2)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人民的公仆,就能取信于民,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安定。相反,如果欺压百姓、草菅人命,党群干群关系恶化,甚至出现“官逼民反”现象。
第二节 我国行政伦理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致力于建设一支廉洁、公正、高效的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反腐力度,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出现了孔繁森、宋鱼水等优秀干部。但违背行政伦理道德要求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案例分析
一、我国行政伦理的主要问题
1、以权谋私。当前最严重、最普遍的行政伦理问题。表现为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公款吃喝、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亲属下海捞钱等等。
2、生活腐化堕落。有些干部掌握权利后,物欲膨胀,追求享乐,到处游山玩水,出入娱乐场所,甚至包养情人,生活腐化。
3、工作不负责任,效率低下。一些干部工作马马虎虎、办事拖拉、互相推诿。
4、工作脱离实际,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盲目跟风、决策失误、讲排场、做表面文章。只顾应付上级检查,不顾实际效果。
5、欺压百姓。一些干部凭借权势和关系,目无法纪,专横跋扈,欺压百姓。
二、行政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官民关系的影响。
2、行政体制上的弊端。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责任不清,干部作用制度不健全,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透明度等。
3、权力腐败的风险成本不高。我国目前由于体制上的漏洞,使那些拥有实权、控制着稀缺资源的官员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巨大的收益,而腐败案件查证困难,查处率低,使腐败分子和潜在的腐败者产生侥幸心理。
4、监督体制乏力。主要表现在:(1)自上而下的监督存在局限性。(2)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十分薄弱。(3)专职监督难以超然行使监督权。
5、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这种市场体制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