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液体治疗及电解质调整[最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围术期液体治疗及电解质调整 大连医科大学(抚顺)非直属附属医院 主 讲:徐 丹 液体治疗 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必需的氧供,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的平衡和作为多数临床治疗用药的载体。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体液:男性占60%体重,女性50%,婴儿70~80% 总体液(TBW)=细胞内液(ICF)+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液(ECF)=组织间液(IFV)+血浆溶液(PV)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的部分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功能性细胞外液对体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细胞外液:Na+、Cl- 维持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 细胞内液中:K+、HPO42-和蛋白质、Ca+和Mg2+ 细胞内外液差别很大—“内钾、外钠” 钠+-钾+-ATP泵调节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 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成人(70Kg)体液组成 常用晶体分类 低渗:5%葡萄糖、0.45%盐溶液 等渗:生理盐水、5%葡萄糖0.23%盐溶液、乳酸林格氏液 高渗: 5%葡萄糖盐溶液、 5%葡萄糖0.45%盐溶液、 5%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3%盐溶液、5%盐溶液 临床较为常用的判断容量方法 围术期液体需要量 术前、术中、术后 维持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和蒸发失液 代偿性血管容量扩张 Compensantory intravascular volume expansion — CVE:围手术期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在麻醉实施前或麻醉作用开始的同时,增加或加快输液以代偿血管扩张,增加前负荷,利用Startling定律以代偿心肌抑制造成的心输出量的降低。量约:5~7ml/kg. 第三间隙 acute sequestered edema space: 手术创伤可使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进入新形成的急性分隔性水肿间隙,又称第三间隙。比如:创伤局部的组织间隙、肠管内腔、胸腹腔以及受伤失去功能的细胞等处。 不同年龄平均血容量 术中液体治疗 围术期生理需要量:从禁食开始至手术结束。 麻醉手术期间失血:(1)红细胞丢失及对症处理(2)凝血因子丢失及对症处理(3)血容量减少及对症处理。注意:人体对失血有一定代偿能力,必要时补充。 血管扩张补充量 举 例 70kg女性病人,术前无贫血(Hct:37%)(女性正常值Hct:37% ~48%),无凝血因子缺乏,术前禁食8h,麻醉手术时间4h,为中等创伤手术。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失血500ml,手术视野凝血状况无异常。问:该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应补液量多少? 计 算 1、围术期生理需要量: (4×10+2×10+1×10×5)ml/h×(8+4)h=1320ml 2、额外补充量: 70×4=280ml 3、手术失血500ml,不需要输血,只需要补充维持血容量。 4、血管扩张补充量: 70kg×(5~7ml/kg)=350~490ml 5、3+4=500+ (350~490ml)=850~990ml 总补液量:1320+280+(850~990ml)=2450~2590ml 关于输血 传统指征:Hb 100g/l 或Hct 30% 该患全身血容量:70Kg×65ml/Kg=4550ml 术前红细胞:4450×37%=1684ml Hct = 30%红细胞:4450×37%=1365ml 估计红细胞丢失:1684-1635=319ml 该患允许失血319÷37%≈862ml 患者失血500ml, 且20%全身血容量(910ml), 故不需要输血。 术后补液量 基础需要量:不能进食者,方法同前。 术后额外丢失量:原因为术后呕吐,胃肠减压,引流,瘘管,伤口,引流管;液体进入第三间隙;发热,过度通气。 体液治疗的实施 初步估计体液需要量,制定输液计划,要注意体液缺失的程度、病情、监测结果,应明确: 1、有效血容量是否充足? 2、补什么?补多少? 3、如何把握输液速度? 电解质调整 低钠血症(135mmol/L): 低渗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低钠血症 高渗性低钠血症 低渗性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的治疗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低钠血症:补等渗盐水 Na+(mmol)=(140-实测[Na+]mmol)×体重(kg) ×0.2 1克Nacl含有17mmolNa+ 细胞外液容量正常的低钠血症: 限制水摄入,保钠排水,补含钠等渗液,酌情给利尿药。 细胞外液容量增加的低钠血症: 停止水钠摄入,襻利尿剂,补钾。 高钠血症 血钠(145mmol/L) 高钠血症的治疗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高钠血症: 等张盐水(L)=体重(k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