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LISA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pdf

发布:2017-07-29约8.2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LISA 知识简介 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 张玲 办公室电话:3946492 ELISA 的发展历程 ELISA 的原理 ELISA 的类型 ELISA的试剂准备 ELISA操作注意事项(视频) 一、ELISA 的发展历程  免疫酶标记技术是继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放射免疫 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大新型的血清学技术。  1966年,Nakane和Avrameas 等分别报道用酶代替 荧光素标记抗体,建立了酶标抗体技术(enzyme- labelled antibody technique),用于生物组织中抗 原的定位和鉴定。  1971年,Engvall ,Van Weemen 等报道了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从而建立了酶标抗体的定量检测技术。  20世纪80年代,酶标记抗体检测和鉴定蛋白质分 子的免疫转印技术问世,目前,免疫酶标记技术已 成为免疫诊断、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 泛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二、ELISA 的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 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 合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实验技术。 基础: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 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 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 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其酶的活性。 测定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 体起反应,洗涤加入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加入 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 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由 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ELISA的试剂  ELISA中有三个必要的试剂:免疫吸附剂、结合物 和酶的底物。  (1)已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免疫吸附 剂); 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结合物);  (3)酶的底物;  (4)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参考标准品;  (5)结合物及标本的稀释液;  (6)洗涤液;  (7)酶反应终止液(注意防腐蚀) 免疫吸附剂  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的性 能,抗体或蛋白质抗原吸附其上后仍保留原来的 免疫学活性。  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 乙烯高,但空白值也略高。  良好的ELISA板应该是吸附性能好,空白值低, 孔底透明度高,各板之间、同一板各孔之间、同 一板各孔之间性能相近。  包被用抗原:  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和合成多肽抗原三大类。  合成多肽抗原是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人工 合成的多肽片段。一般只含有一个抗原决定簇, 纯度高,特异性也高,但由于分子量太小,往 往难于直接吸附于固相上。借助于偶联物与固 相载体的吸附,间接地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 包被用抗体  IgG对聚苯乙烯有强吸附力,其联结发生在Fc段上, 抗体结合点暴露于外。  取材于抗血清或含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液.须除去杂抗 体后才能用于ELISA,以保证试验的特异性。  腹水中单抗的浓度较高,特异性亦较强,因此不需 要作吸收层析处理,直接包被。在某些情况下,用 多种单抗混合包被,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封闭  封闭(blocking)是继包被之后用高浓度的无关 蛋白质溶液再包被的过程。封闭就是让大量不 相关的蛋白质充填这些空隙,从而排斥ELISA 后的步骤中干扰物质的再吸附。  常用封闭剂:0.05%-0.5%的BSA; 10%的小牛血 清或1%明胶;脱脂奶粉,比较价廉,可以高浓度 使用(5%)。  所有的ELISA 固相均需封闭。 结合物用的抗原和抗体  制备结合物时所用纯度较高的IgG,以免在与酶联结 时其他杂蛋白的干扰。最好用层析纯化的抗体,这 样全部酶结合物均具有特异的免疫活性,可以在高 稀释度进行反应,实验结果本底浅淡。在ELISA中用 酶标抗原的模式不多,总的要求是抗原必须是高纯 度的。 酶  纯度高,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专一性强,性质 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