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经桡动脉PCI术后桡动脉止血方法进展 .pdf

发布:2025-01-13约4.3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经桡动脉PCI术后桡动脉止血方法进展

临床上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的有两种可选路径,分别为经桡动脉、经股动脉。

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

发症少、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逐渐成为冠脉介入

手术的主要路径[1],随着桡动脉路径的广泛应用,桡动脉止血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其

中研究重点集中在桡动脉止血器选择和桡动脉止血时间方法研究两点,本文对常用的止血方

法、桡动脉止血时间长短的选择做如下总结。

1.止血器止血方法

1.1自粘性弹力绷带止血法:传统方法为将一片16层7.5cm×7.5cm医用纱布对折后,卷

成约3.3cm×l.7cm纱布垫,然后将其沿长轴置于动脉鞘管入皮处,保证纱布垫下缘超过皮肤

穿刺处3~5mm,然后撤出桡动脉鞘管,用自粘弹力绷带缠绕八字形加压包扎[2]。林中华等

[3]运用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止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毕,拔出动脉鞘管后手压止血,

穿刺点上方覆盖l块无菌纱布块,1条5cm×(8~12)cm的弹力绷带(法国:优力舒),从桡动脉

穿刺点相对应的尺侧开始经穿刺点加压包扎,再以两条4cm×(10~14)cm弹力绷带斜“十”字经

穿刺点加压包扎,其中3条弹力绷带不在穿刺点背面环绕,这样就形成了米字弹力绷带包扎。

1.2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法:常用为TRBand止血器,冠状动脉介入术毕,护士退

出鞘管2~3cm时,将TRBand压缩球囊中心的绿色标记对准穿刺点,用可调锁扣把带子固

定在手腕上,用特殊射器注人空气13~15ml,最多不超过18ml,使球囊膨胀,再取出全部鞘

管。并确定穿刺点无出血[4]。

1.3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法:现常用T1型螺旋式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采用

弹簧压缩原理,由粘贴扣带、调压旋帽、软垫、弹簧、色标杆等部件组成。左手示指和中指

按压于穿刺点上方1~2cm处,按压1min,在拔出鞘管的同时立即将止血器软垫的中心点压

迫于穿刺点,粘贴好扣带,顺时针旋转3~5圈,如继续出血,再旋转半圈或1圈[5]。

1.4新型止血器止血法:一种是:章玉玲等人[6]介绍的采用课题组成员与医疗器械公司

联合开发的一款定时报警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通过介绍可以看出是一款带有定时报警器的旋

压式止血器。另一种是:方哲、周玉杰等人[7]介绍的一款新型止血装置壳聚糖止血敷料,作

用机制为壳聚糖携带有大量的正电荷,而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带有负电荷。由于电荷

阴阳相吸的作用原理,具有正电荷的壳聚糖和壳素,会诱导负电荷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相应

的位点积聚。可以更快地达到止血效果,并使穿刺点形成的血栓更加牢固,减少介入术后血

管并发症的发生。两个研究分别表示以上两种止血方法较普通止血器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研

究样本量小,仍需进一步证实。

2.压力选择

桡动脉止血器压力过小不能达到止血目的,但压力过大将影响静脉回流,远端肢体肿胀

发生率增加。合适的压力应该是达到有效止血目的的同时,远端肢体肿胀发生率较低[8]。如

何判断压迫器的压力是否合适呢?国内相关研究[9]表明:压迫同侧尺动脉时监测拇指的SpO2,

据SpO2值调整压迫器压迫强度能降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为临床

止血器压力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3.压迫时间选择

3.1止血器减压时间间隔:李褔秀[10]等将5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患者使

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患者按术后压迫时间分为1h、2h、3h三组,

结果表明2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