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戊戌变法专题.ppt

发布:2020-01-11约3.52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材料1:“三年来,泰西专以中国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一 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倭生心。陈涉辍耕于垄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各是什么?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保国会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课堂小结 背景(国际、国内) 目的(首要、根本) 经过(兴起、高潮) 结果(失败) 评价 回答:①材料1、2两则上书出自谁手? ②依据材料1、2说明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反映了什么政治要求? ③根据材料3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作者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加以认识?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   想一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 答案:①康有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要求实行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进步性:体现了要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局限性:反对顽固守旧思想,但不敢正面对抗,而是借用孔子名义,并企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反映了其阶级本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 * * 戊 戌 变 法 夏玉荣 夏玉荣 专题九 【课标要求】 :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梁等维新人物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大势所趋 历史背景 新思想的演进 士人干政 百日新政 戊戌政变 戊戌余音 酝酿 兴起发展 高潮 失败 影响 有人说:如果没有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中国就不会发生戊戌变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 课堂探究? 一、背景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一)国际: (二)国内: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义是潮流 时代背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 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变法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课堂探究? 二、目的 1、首要: 2、根本: 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主要) 兴起 宣传维新思想 百日维新 失败 戊戌政变 高 潮 高 潮 高 潮 三、经过 三、经过 (一)兴起: 3、公车上书: 4、创办报刊: 5、创办学堂: 6、成立学会: 宣传维新思想 1、著书立说: 2、展开论战: 熊:俄国 虎:英国 蛤蟆:法国肠:德国 鹰:美国 太阳:日本 中部:清政府 (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财)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结合(必修二),甲午战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温故知新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民族资级力量壮大, 且登上历史舞台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经济 政治 课堂探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